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那可是上世纪末的两千万啊。
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几百块的时代,2000万相当于如今的两百亿了。
一位学者能有这么大的面子,那是很难想象的。
但也因为李老透支了太多的信用,加上现在年纪大了,虽然各种会议和发展方向都有李老一席之地,但真金白银的投入,已经不太可能了。
看着满眼热诚的李老,吕尧不由得有些感慨,这位李老当真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啊,从二十年前被踢出忠烈一门后,他就一直在寻求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出路,二十年时间里,他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吃了不知道多少亏。
可每当他看到希望的时候,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能募集资金那就募集资金,不能募集资金那就集结科研力量。
当科研力量都开始冷落他时,他就教书育人,为国产化道路培育可用可发展的人才,而经李老的手出去的博士,那都是可以独当一面。
李老这样的人,用唐吉坷德来比喻已经不合适了。
他就像是在用自己的一生贯彻自己的道路,无论顺境逆境,他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如此纯粹的人,吕尧至今也没见过太多。
所以吕尧连忙说道:“李老看您说的,在这件事上,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请您过来,就是希望您主持坐镇咱们的研究,我知道您这些年来培养了不少的人才,有您坐镇,我们招募吸纳人才也相对容易一些嘛。”
李老哈哈笑道:“我想我在也就这么点作用咯。”
荣念晴跟着笑道:“怎么能说是这么点的作用呢,这作用可是太大太大啦。
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您就是咱们最好的大将。”
吕尧和荣念晴两人的轮番追捧,让李老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之后吕尧又就接下来的发展做出了一些简单的部署,这些部署吕尧没有说具体的时间,或者具体要做什么,只是用“猜测”
的方式分析了国际局势可能产生的变化,以及国际局势产生变化后,可能对东大科技圈带来的影响。
说到后面,吕尧用充满信心的语气笃定道:“不出意外的话,自研指令集+开源架构的双轨战略,将会在十年后具备独立发展能力。
之后的生态建设估计仍需要5-8年的沉淀,但在科技驱动与场景创新的双重助力下,我们的国产架构绝对有望在2032年左右实现技术-生态-市场的三角闭环。”
本来吕尧给现场大伙儿聊的发展趋向和发展步骤节奏就已经挺明晰的了,但当吕尧说出具体的时间后,就连现场最懂这方面技术的王杉和王杉师叔,都蹙眉看向吕尧。
具体时间都出来了?
而且还说的这么笃定!
他从哪儿得到的这么笃定的自信啊?这份笃定的自信就连荣念晴和荣念晴的叔叔荣志康都纳闷的看向吕尧。
2032年这个具体的时间太遥远了,十六年后的事情谁能想到啊?
站在2016年,遥想2000年的光景,那简直都跟做梦一样,东大就像是坐上了一列驶往未来的高速列车,在极高的速度下,这列列车窗外的风景被拉成一块块模糊的色块,斑斓不定,光幻陆离。
所以告诉飞跃至如今的很多东大人,心底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
这是对未来不确定,生怕被甩下时代班车的恐惧。
所以,这家伙为什么能这么笃定?
荣念晴,王杉他们真的很想追问下,吕尧这么笃定的依据是什么,但因为现场的气氛太融洽太和谐,大家都没有问出扫兴的话来。
最后还是李老身姿前倾,好奇的问道:“小吕啊,你为什么能这么笃定呢?2032年啊……真是个遥远的纪年。”
说着李老就哈哈笑起来,只是吕尧的笑声里多少有些时不待我的唏嘘:“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咯。”
吕尧抿嘴道:“您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李老权当吕尧是在说吉利话,所以他笑道:“好啦好啦,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呢,不瞒你说,跟你聊天我有一我的思路都变得清晰起来的感觉,思维运转都好像变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