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而此时的长安,正随着大部队在撤回关中的路上。
队伍渡过黄河,踏入陕北高原时已是初冬。
凛冽的干风卷着黄土扑面而来,远处的塬梁峁呈现出一种苍凉而坚韧的轮廓。
与江城和沪市的潮湿不同,这里的天高阔,地广袤,连空气都带着一股粗粝的生机。
长安的身体在这段颠簸的路途中进一步衰败。
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骡马拉着的板车上,用厚厚的棉被裹着,依旧抵不住从骨髓里透出的寒意。
咳嗽愈发频繁,咯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但她清醒时,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始终亮得惊人,默默远眺着这片革命的圣地。
抵达延安后,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将她安置在山下一处僻静的窑洞里,阳光能透过窗棂照进来,便于休养。
安顿下来没几天,长安便主动找到了负责后勤和医疗卫生的同志。
她拿出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面是土法制作青霉素的详细流程。
“这是极其简陋的版本,”
长安的声音微弱但清晰,“效果远不如提纯的成品,而且有过敏风险,必须做皮试。
但在没有药的情况下,对付一些细菌感染,尤其是外伤感染,也能救急,能多救回几个战士的命。”
面对众人的关怀和劝阻,她坚持要亲自示范。
在窑洞前临时垒起的土灶旁,她指挥着几个挑选出来的卫生员,用玉米汁和瓜皮等作为培养基,小心翼翼地分离青霉菌。
每一个步骤,她都讲解得极其耐心,尽管说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喘口气。
她瘦削的手腕连搅拌的勺子都几乎握不稳,需要卫生员扶着才能完成动作。
在场的所有人,看着她专注而疲惫的侧脸,看着她因用力而泛出不正常红晕的脸颊,眼眶都忍不住湿润。
这不是在传授技术,这是在用最后一点生命力,为战友们铺一条从死神手里抢人的路。
土青霉素的试点制作在严密指导下开始了。
除此之外,她还根据记忆,整理了一些简易的野战急救技术,比如更有效的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技巧,甚至还有利用当地材料制作简易消毒剂的方法。
做完这些,长安也没有停下。
她意识到在敌我交织封锁严密的环境下,可靠的情报传递比黄金更宝贵。
她又找来了负责情报交通的同志,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她系统地讲解了死信箱的设置与运用。
“地点要寻常,不易被破坏,且便于观察是否被触动,墙缝树洞桥墩,甚至特定的坟头砖下都可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取信和放信的时间要错开,路线要不同,避免被蹲守。”
她不仅讲解原理,还画出了多种示意图,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策略。
这些来自未来情报工作的成熟经验,让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也茅塞顿开,大大提升了情报网的安全性和效率。
她还对现有的无线电收发设备,提出了一些基于当前条件的改良建议,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却在实战中提升了通讯的稳定性和隐蔽性。
长安就像一支即将燃尽的蜡烛,拼命地释放着最后的光和热。
窑洞成了一个小小的无声的课堂。
来来往往的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只言片语的指点,却往往受益无穷。
人们都知道,山下住着一位从敌后回来的战友,身子很差,但懂得极多,她是在用最后的时间,把脑子里的宝贝一点点掏出来,留给这片土地和这支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