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三个月后,西域沙洲发现奇迹:一处废弃驿站遗址下,出土一组陶埙,共十二枚,按十二律排列,表面刻满与《归途调》相符的音纹。
经测定,这些埙已在地下埋藏超过百年,却仍保持完美共振性能。
更令人惊异的是,每当夜风吹过,埙群便会自动发声,合奏出一段从未听闻的旋律。
归藏学堂派员前往研究,最终破译出隐藏信息??这段旋律是《颂天章》的逆向解构版本,去除所有压迫性频率后重构而成,原作者正是贞元年间第一位被秘密处决的乐官,也是凌川母亲的师兄。
消息传回,沈知意下令在全国十二镇音武营同步演奏此曲。
当十二道声波穿越山脉、平原、江河,在空中交汇之时,天空再次出现巨大音虹,颜色不再是七彩,而是纯净的银白色,宛如一条横贯天地的桥梁。
那一夜,全国婴儿啼哭声减少八成,而老人寿终正寝者增加三倍。
医者称,此乃“心结得解”
之象。
又五年,沈知意寿至八十。
临终前,她召集所有弟子于民音堂观音阁,当众将半生手稿焚于铜炉,唯独留下一本薄册,封皮无字,内页仅书三句话:
>“声音不死,因为它从不属于自己。
>真正的王者,不在战场,不在庙堂,
>在每一个敢于开口的灵魂。”
火光映照她苍老却安宁的脸庞。
她最后看了一眼北方??静音岭方向,轻声说:“我该去陪他了。”
言毕,安然而逝。
举国哀悼三日,百姓自发停歌默哀。
然至第四日凌晨,全城陶管忽然齐鸣,奏响《同行》。
与此同时,井水表面再现波纹,此次浮现的,是一幅双人并肩而行的剪影,题曰:
**“此去长路,终有回响。”
**
多年以后,有个孩子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现在人人都会唱歌?”
老师答:“因为曾经有两个人,一个用笛子唤醒了大地,一个用喉咙点燃了人心。
他们教会我们一件事??当你愿意听别人说话,你的声音,也就永远不会消失。”
而在遥远的北方,静音岭裂谷深处,一块新生的黑岩缓缓冷却。
敲击之下,传出的不再是哀怨低鸣,而是一段欢快跳跃的童谣,正是当年江南音塾第一课所教的《溪水谣》。
风穿过山谷,把这首歌带向四方。
没有人知道,是谁最先开始唱的。
就像没有人记得,最初是谁学会了哭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