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稳定他人波动;最脆弱的也不再被淘汰,而是被赋予讲述故事的权利??因为正是这些故事,构成了抵抗虚伪安宁最坚固的防线。
一个月后,近地轨道校园迎来第一批常驻师生。
这里没有围墙,没有等级,只有一片漂浮在星辰之间的开放式学习空间。
每当夜幕降临,学生们便会关闭人工光源,围坐在中央广场,分享彼此的记忆片段。
有些人讲战争中的失去,有些人谈孤独中的挣扎,更多人在说着微不足道却温暖至极的瞬间:一杯热茶、一句鼓励、一次并肩看日出。
张永安每周都会来一次。
他不再讲课,只是倾听。
直到某天夜里,一个小女孩走到他面前,穿着不合身的制服,手里紧紧攥着一本破旧笔记本。
“校长先生,”
她怯生生地说,“我能给您讲个故事吗?”
他点点头,蹲下身,与她视线齐平。
“我爸爸死了。”
她说,“在清明日那天,他本来可以逃的,但他跑去救邻居的婴儿。
炸弹爆炸的时候,他把孩子护在怀里。
新闻说他是英雄,可我觉得……他只是不想让另一个妈妈失去孩子。”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画满了图画:一个男人抱着婴儿冲出火海,身后是倒塌的楼宇;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桌上多了一个空碗;最后一幅,是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墓前,手里拿着一朵野花,天空中有流星划过。
“我把他的故事放进共感网了。”
她抬头看着张永安,眼睛亮晶晶的,“有人告诉我,这样他就不会真正消失。
您说……是真的吗?”
张永安久久无法言语。
最终,他轻轻抱住她,声音沙哑:“是真的。
只要还有人记得,他就一直活着。”
那一夜,全球共感网新增一条永久记忆链,命名为《父亲的背影》。
二十四小时内,被传阅超过一亿次,引发七十三万条回应式记忆共享。
其中包括一位曾参与袭击的前极端分子,他在留言中写道:“我原本觉得情感是累赘。
但现在我才明白,正是这份‘累赘’,让我重新做人。”
又过了三个月,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守心碑残片。
它们不再隐藏于极地或深海,而是出现在城市公园、学校操场、医院走廊??有的刻在长椅背面,有的嵌入图书馆地板,甚至有一块,静静躺在非洲某村庄小学的旗杆基座下。
每一块碑上都只有一句话,用不同语言书写,内容却完全一致:
**“这里埋葬着一个人类曾为之哭泣的地方。”
**
考古学家无法解释它们是如何出现的,也无法测定其年代。
唯一确定的是:每当有人在碑前停留超过三分钟,脑海中便会浮现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或许是一战战壕里的歌声,或许是饥荒年代母亲省下的半块饼,又或许,只是一个陌生人递来的一把伞。
人们开始自发守护这些碑石,称之为“心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