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念念歪头想了想:“我不知道啊,但刚才教手语的时候,突然脑子里就有了这段旋律。
就像……有人轻轻哼给我听。”
夏南枝脊背泛起一阵微麻。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
自从岩洞三重奏之后,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两百例“自发性旋律记忆”
报告,患者多为听障或自闭症儿童,他们能准确复现《潮汐信笺》不同版本中的冷门段落,甚至补全残缺音符。
最离奇的一例来自西伯利亚村庄,一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生命最后三天突然清醒,完整演奏了一段从未学过的钢琴曲,并坚称“这是那个海边父亲留给所有孩子的礼物”
。
林清漪称之为“群体共感溢出效应”
,认为87.3赫兹的共振已突破个体神经系统的边界,开始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建立临时通路。
换句话说,程砚舟当年试图编码的“情感传递系统”
,正在以一种无法预测却无比温柔的方式自我演化。
而念念,似乎是这个网络中最敏感的节点。
当晚,夏南枝翻出尘封已久的旧硬盘,试图找回那首被撕毁的曲谱。
数据恢复软件扫描良久,最终只拼凑出零碎片段。
她正欲放弃时,终端忽然自动跳出一段MIDI文件,标题正是她亲手写下的那句??《如果那天我没转身》。
可问题是,她从未上传过这份文件。
更诡异的是,播放时,背景里竟隐约叠着另一个声部:稚嫩的手指在琴键上试探性地按下几个音,节奏缓慢,带着孩童特有的犹豫与认真。
夏南枝猛地意识到??那是念念三岁时的录音样本,曾用于早期神经反馈训练,早就该被系统清除。
她颤抖着放大波形图,发现两个声部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位差,恰好构成八度和鸣。
也就是说,现在的她与过去的女儿,正在通过某种未知机制隔空合奏。
眼泪无声滑落。
这一刻她终于看清,程砚舟当年真正想做的,从来不是制造“完美倾听者”
,而是搭建一座桥??让那些因生理、心理或命运阻隔而无法对话的人,能在音乐的维度里重逢。
哪怕一方已失聪,一方已遗忘,一方尚未来到世间。
只是当时,他们都太痛了,痛到看不见这份心意背后的光。
第二天清晨,念念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向钢琴。
她说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海底有一座发光的城市,街道由音符铺成,居民都用手语交谈,而城市中央矗立着一架巨大的透明钢琴,里面坐着一个穿黑衣服的男人,正对她微笑。
“我知道他是爸爸。”
她轻声说,“虽然我没见过他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我认得他的手指动作??和视频里一模一样。”
夏南枝没有质疑。
她只是默默打开通讯器,拨通了林清漪的号码。
“我要重启‘摇篮计划’档案库。”
她说,“不是为了研究,是为了归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