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在看后面一大段都是阅卷老师用红笔写下的赏析,占用的篇幅比她写的作文还长。
诗人是追求远大宏伟目标的,“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在他们的一生中,由于坚执高尚的信念,使得具体的日常生活贫瘠无告,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意”
物质是短暂的,它并不值得我们去孜孜以求、锱铢必较.所以诗人说只做“物质的短暂情人”
。
诗人的榜样就是人类诗歌伟大共时体上隆起的那些骄子,那些怀有精神乌托邦冲功的诗歌大师们。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诗人不怕生活在压抑、误解的此在世界。
在生存茫茫的黑夜中,在一个“二流岁月”
,信仰、纯洁、勇敢、爱心这些烛照过人类的精神之火都次第熄灭了。
许多诗人以此为借口,转而去写虚无、荒诞的诗歌,有许多诗竟成为为虚无荒诞做辩护的东西。
但诗人不以为然,“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神圣的祖国”
。
这里,有对诗歌功能的重新认识,诗是一次伟大的提升和救赎,它背负地狱而又高高在上,它要保持理想气质和自由尊严,要抵制精神的下滑。
在实现灵魂救赎的同时,诗人亦完成了个体生命的升华:“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
诗人是对作为“存在之家的语言”
(海德格尔语)深度沉思的人。
诗人意识到人类本质特征之—的语言受遮蔽的境遇,澄明及提升的可能,以及通过拯救语言来创造精神发展精神的现实依据,因此,对语言的理解关涉到对生存和生命的理解。
在这里,诗人写出了他对祖国文化深深的眷恋和自觉的归属感,“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以梦为上的敦煌”
。
这里的语言除本义外.还扩展到种族的文化氛围这一更辽阔的“语境”
。
这些是诗人精神中代代承传的“语言谱系”
,诗人要光大它们,“投人此火”
,“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
但在一个被“文化失败感”
笼罩的中国知识界,要重新激活昔日的传统是格外艰难的,它不仅对诗人的理解力、创造力构成考验,对其信心和意志亦构成考验。
它是一种主动寻求的困境,并企图在困境中生还。
“我年华虚度”
,没有写出其载力与抱负相称的诗篇,“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
但人死了,抱负不会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