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五日后的宣州城外,晨风裹着几分料峭寒意,卷得路边尘土打着旋儿飞。
璎璎站在岔路口,回望身后那道城门轮廓,已缩成一道模糊的灰线,像被晨雾揉皱的纸边。
她转回头,目光投向西方天际,那条流放的队伍早已成了一串蠕动的黑点,正沿着蜿蜒的官道往大漠深处去。
风里隐约传来驼铃似的单调声响,却辨不清是押送的兵甲碰撞,还是远行人的叹息。
路边的野草被风吹得伏倒,露出底下新冒的嫩绿芽尖。
璎璎望着那串小黑点彻底融进地平线,忽然觉得,宣州的故事就像这晨雾,正被风一点一点吹散,只留下些微湿意,沾在衣袖上,也沾在心里。
她侧头看向身旁的王二娘子,轻声道:“姐姐当真不去送一送吗?”
王二娘子垂着眼,指尖紧紧攥着吉祥的袖口,许久才缓缓摇头,声音轻得像叹息:“我没有脸面去见他。”
“可这或许是此生最后一面了。”
璎璎望着那队人影彻底消失在天际线,语气里带着几分怅然。
这句话像根针,猝不及防刺破了王二娘子强撑的平静。
她猛地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间汹涌而出,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最后索性埋首在吉祥怀里,哭得肝肠寸断:“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往日里恨他入骨,半句多余的话都懒得说;如今却忽然恨不起来了,可阿爷大约……半句也不想听我说了吧。”
“怎么会呢……”
方静鱼看得心疼,刚想开口劝慰,却被李祈安用眼神拦住了。
有些情绪,终究要自己淌过去。
李祈安待王二娘子哭声渐歇,才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人总要向前看。
二娘子与王君的父女缘,到今日也算尽了。
眼下该上心的,是往后的日子。”
他顿了顿,看向两人,“不知二位日后有何打算?”
吉祥扶着王二娘子站直了些,朝李祈安深深一揖,眉宇间是卸下重负后的清明:“多谢李郎君连日来的相助,大恩不言谢。
我与二娘子打算去姑苏定居,去看看江南的繁华。”
王二娘子抬起头,泪痕未干的脸上却有了几分向往,她望着东南方向,轻声接道:““姐姐生前曾踏足江南,总说那里的春天是浸在花香里的,秦淮河畔的画舫载着笙歌能飘出半座城。”
王二娘子望着东南天际,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的绣纹,声音里裹着细碎的怀念,“她当年从江南回来时,鬓边还别着朵没谢的白茉莉,说那是苏州巷子里买的,香得能绕着船头飘三里地。”
吉祥在一旁静静听着,抬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接过话头时语气格外温柔:“大娘子的梳妆匣里,至今还压着张泛黄的画,画的是西湖的断桥,背面写着‘此处最宜观雪’。
她说江南的繁华不是金粉堆出来的,是石板路上的青苔、河埠头的捣衣声、还有茶馆里说书先生拍响的醒木,这些,我们都想去看一看。”
璎璎听着他们的话,眉眼弯成了月牙,忍不住笑道:“姑苏确是好地方。
那里的水是软的,风是柔的,连石板路上的青苔都透着股温润气。
晨起听船娘摇橹唱着吴歌,午后坐在临水的茶馆里看雨打荷叶,傍晚跟着街坊去市集买刚出水的鲜鱼——日子过得慢悠悠的,最是养人,正适合安安稳稳过日子。”
她想起从前读过的话本,补充道:“听说那里的姑娘说话都带着水汽,连拌嘴都像唱曲儿。
你们去了,定能寻到一处带小码头的院子,种上些芭蕉、石榴,到了夏天,树荫能盖过半院,再养只白猫趴在门槛上打盹……想想都觉得美。”
这番话听得王二娘子眼里泛起亮闪闪的光,先前的愁绪散了大半,连带着声音都轻快了些:“听璎璎妹妹这么说,倒更盼着早些到了。”
吉祥也跟着笑,望向王二娘子的眼神里满是温柔:“等安顿好了,便按妹妹说的,种芭蕉,养白猫,再学几句吴语,当回真正的江南人。”
风掠过路边的柳枝,带着细碎的暖意。
“如此甚好。”
李祈安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递过去,“这是立女户的凭证和王家产业折算的银契,带着路上用。
到了姑苏,凭这些便能安稳落脚。”
吉祥双手接过,郑重地收入怀中,又拉着王二娘子一同躬身行礼:“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若有一日郎君路过姑苏,定要到寒舍喝杯粗茶。”
“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