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几人就座,身上的褡裢没有放下来。
在他们后面的村里汉子们也走了进来。
原先显得宽敞的屋内,显得有些拥挤。
“放心,山里人就是靠着你们这些行商买点东西。”
看出李逸他们一行人比较警惕,刘老主动开口,“不知诸位带了些什么?”
“带了些盐以及布匹,还有一些药材。
这些盐就送给各位,就当刘老收留我们住一宿的谢礼。”
徐书令从骡子的挎包里取出一包盐,双手递给刘老。
可不要觉得盐不值钱,在柴米油盐中,盐算是一笔较大的支出。
盐之所以这么贵,还是因为盐不许私人买卖。
陈汉初期,“人户以籍为断”
,前文有说过,通过这种户籍制度,很多专职的人会被定为某种户籍,例如前面说的匠户。
而采盐的就被编入“灶户”
,专门生产食盐。
前面说了盐场被划分了区域,现在采盐的又被纳入了“灶户”
,等于是将产地和生产的人都纳入了朝廷管制之中。
生产环节是控制了,那消费端呢?吃盐的地方呢?陈汉初期,朝廷是按照户口给盐的,就是先确定州县有多少人口以及其它需求,然后给食盐生产定额和行销引目。
意思就是朝廷知道当地要多少盐,然后给商人发这个数额的条子,这些条子主要是用来运输和销售食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但是有一点,盐的运输和销售不能跨区,不然就违法,如果越界就是私盐,凡是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情节严重会被判死刑。
那这就有一个问题,划分的盐区没有覆盖全国,那些没有覆盖又不产盐的地区怎么办?这时候朝廷就想了一个骚操作,州县的官员派人去盐运司那里去取回辖区内所需要的食盐,然后发给下面的里长。
前文我们说过里长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充当基层百姓的盐使。
州县的盐发到里长手里,然后里长再发到民户手里。
按照官方的规定,这是唯一的,合法的获取食盐的方法。
但是或许你已经发现,这中间的环节有点多啊。
省级的盐运司将盐给到州县,这中间过了一手;州县将盐下发到里长手里,这中间又过了一手;然后里长再将食盐给到民户,这又过了一手。
也就是说,不算盐运司的吃拿,一份食盐最后到民户的手里,至少要过三手。
实际上,民户们需要的食盐需求量靠着这些发下来的食盐完全不够。
但也不是说从这里才催生了私盐,而是一开始就有私盐,这是禁止不了的。
因为食盐开采成本低,但是价格高,这对于商人来说,这就是摇钱树。
因此私盐的现象屡禁不止,不过几十年前,官府在盐的配给方面终于不再通过里甲,而是交给当地的盐店和铺户,让他们来经营州县内的食盐销售。
貌似食盐是从计口分配转变到专门的盐店销售,但是食盐的价格却没有降低。
例如此时,广东盐一斤7文,两淮盐一斤14文。
但看盐价似乎没有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此时一斤烧酒的价格是在16文,一斤猪肉14文,等于说一斤猪肉能换一斤两淮盐,两斤广东盐。
一些路途遥远运输不便的地方,食盐的价格就更高。
长吉县是重要的产粮大县,河运发达,因此食盐价格相对较低,但是荠县在山区,运输不便,食盐较高,因此常有长吉县的行商带着食盐到荠县去卖,这也是李逸他们带食盐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种行为也是违法的,从法律上来说,从价低的区域贩卖食盐到价高的区域,视为贩私盐,这就是犯法了。
不过,眼下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讲究一个民不举官不究。
因此,徐书令拿出来的这一大包盐,少说也有十来斤。
在长吉县的价格可能需要七八十文,但是到荠县,可能就需要一百四五十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