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除了占领区那些被征税、被征粮、被强迫服从的“别国平民”
之外,还有一群人,正承受着更加沉重而悲惨的命运。
他们甚至无法被称为“民众”
。
在我早期的内部文件里,他们被标注为“特殊管理对象”
;
在前进军的通报中,他们被称作“暂时失去改造价值者”
;
在海因里希的宣传体系中,这些人早己不再被当作“人”
来看待。
宣传海报、广播演讲、甚至教科书中,他们被称作“非国民”
、“劣等阶层”
、“秩序污染者”
,有时候干脆就被等同于老鼠、病菌、杂草。
那些词很管用,因为它不是一个法律定义,而是一种道德宣判。
一个人一旦被划入“非国民”
的范畴,他便自动失去了所有作为“人”
的权利。
无需司法审判、无需解释理由,哪怕只是一封匿名信举报,一次在集市上的吵闹,或是在墙上涂抹了一句讽刺口号。
前进军就会在深夜带走他们,然后……
然后就再也不会有人听到他们的消息。
我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阿斯塔亲手设计、部署并扩建的——遍布整个占领区的“集中营网络”
。
我并不知道集中营最初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只知道在一次后勤简报会上,阿斯塔在我面前用极其简洁冷静的语气,提到了“前进军己完成第七批集中处置区的封闭改建作业,预计月度产值将增长至原定目标的180%”
。
我没多问。
我本该问的。
但我没有。
这些集中营就像毒瘤一般,悄然地,理所当然地,扎根在占领区的荒地与旧工业区之间。
它们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的建在矿井旁,有的设在山谷铁路节点附近,听说还有一座就设在一座早年战乱后被遗弃的教堂遗址上。
我从未亲眼见过这些地方的运作情况。
阿斯塔说他在那里“最大化了每一份劳动力的剩余价值”
,说那是“秩序与混乱之间的完美隔离”
,说那些人“本就没有被重塑的价值”
。
我从没问他,所谓的“重塑”
标准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