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林枫盯着手机屏幕上卫健委的通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裤缝——全镇推广预防汤剂,药材缺口至少是现有储备的五倍,要是等自己联系镇上药店,一来一回至少要半天,怕耽误防控进度。
“我跟雨欣说,让她协调县医院调药材。”
林枫按下通话键,电话刚接通就开门见山,“雨欣,全镇需要大量预防流感的中药,你能不能跟县医院药房对接,先调一批过来?专科对接的事要是忙不过来,先缓一缓。”
电话那头的陈雨欣顿了两秒,随即传来清晰的回应:“放心,我刚跟县医院药房主任沟通过,他们有库存的桑叶、菊花、麻黄这些药材,现在己经安排车送过来,估计一小时内到邻镇。
专科那边我跟专家说了情况,他们同意推迟两天再细化方案,你专心搞防控。”
“太好了,谢了!”
林枫挂了电话,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李红霞正在给村支书讲轻症患者的处理流程,见他挂了电话,抬头问:“药材的事搞定了?”
“嗯,县医院的车一小时内到。”
林枫走到桌边,铺开邻镇的地图,“咱们得趁药材没到的时间,把村医都召集起来培训——柳树村和红星村己经有经验了,重点培训另外三个没筛查的村子,教他们怎么测体温、辨轻症,还有怎么煮预防汤剂。”
王雪立刻拿出笔记本:“我把《中医流感防治指南》里的预防方抄下来,每个村医发一份,再现场教他们煮药,这样更首观。”
她边说边快速书写,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窗外村民们准备筛查点的动静交织在一起,透着股忙碌又踏实的劲儿。
半小时后,五个村的村医都赶到了红星村村委会。
有的骑着电动车,车筐里还装着自己的急救箱;有的背着竹篓,里面放着听诊器和体温计——都是基层医疗最朴素的装备,却也是守护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林枫站在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手里举着预防汤剂的配方单:“大家先看这个方子,桑叶10克、菊花8克、甘草5克,加水煮15分钟,每天一剂,能有效预防流感。
等下县医院会送药材过来,每个村按人口领,务必保证每户都能喝到。”
李红霞接着上前,打开急救箱拿出血氧仪:“这是测血氧的,正常值在95%以上,低于90%就要警惕,立刻联系我们或者送县医院。
还有这个体温计,腋下测量5分钟,超过38.5度就要用退烧药,记住不要跟其他药混着吃。”
她边说边演示,村医们围得紧紧的,有的拿手机录像,有的在笔记本上记重点,没人敢走神。
王雪则在旁边的灶房搭起临时煮药点,陶罐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她把桑叶、菊花按比例放进锅里,边搅拌边说:“煮的时候要注意,水开后转小火,不能煮太久,不然药效会散。
大家可以轮流过来实操,有问题随时问。”
村医们排着队实操煮药,轮到河西村的村医老张时,他手抖得厉害,差点把药材撒出来。
“张叔,别紧张,我帮你。”
王雪走过去,握着他的手一起放药材,“您看,这个比例记不住的话,我给您的单子上标了刻度,按刻度放就行。”
老张红着脸点头:“谢谢小王医生,我年纪大了,学东西慢,怕耽误事。”
“您别这么说,”
林枫走过来,拍了拍老张的肩膀,“河西村是邻镇最大的村,全靠您盯着,您要是有困难,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过去帮您。”
老张眼眶一热,用力点头:“好!
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