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村口的经幡旁,张专家举着氧气袋等,身后跟着几个穿藏袍的村民,看见王雪下车,赶紧递来碗热酥油茶:“快喝口,刚煮的,能抗高反!”
顿珠的奶奶还捧着哈达,颤巍巍地挂在王雪脖子上:“感谢你从西川赶来,救我的孙子。”
王雪跟着张专家往帐篷走,帐篷里烧着牛粪火,却还是透着寒气。
顿珠躺在铺着三层羊毛毯的土炕上,鼻子上插着氧气管,看见王雪进来,慢慢眨了眨眼。
“咱们再煮碗药,喝完就能把氧气管拔了。”
王雪蹲下来,掏出提前分好的药材——黄芪5g、党参3g、麦冬1g,“麦冬是滋阴的,加1g能防黄芪上火,还能润喉咙,孩子喘得久了,喉咙肯定干。”
她教张专家煎药:“先把黄芪放进铜壶,加水300ml,大火烧开转小火煎20分钟,再放党参煮10分钟,最后5分钟加麦冬,麦冬煮太久会烂,药效就没了。”
张专家认真地记在牛皮本上,还让徒弟用手机拍煎药过程,说要发给其他村落的村医。
药煎好后,王雪晾到温乎,用小勺喂顿珠喝。
药有点微甜,顿珠没抗拒,半碗药喝完,他主动吸了吸鼻子,眼神亮了些。
王雪拿出血氧仪夹在他手指上——91%,比之前高了5个百分点。
“再按按肺俞穴,帮肺里的气顺顺。”
她让张专家按顿珠的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自己则轻轻拍孩子的后背,从下往上,帮他排残留的浊气。
晚上八点,顿珠的血氧升到94%,呼吸频率降到每分钟22次,能自主呼吸了。
他奶奶抱着他,激动得抹眼泪:“之前村医说可能要送镇医院,路太远,我还以为……”
王雪笑着递过一张纸条:“以后顿珠要是再喘,就按这个方煮水,黄芪3g+麦冬1g,煮15分钟就行,平时别让他跑太快,高原上要慢慢动。”
就在这时,格桑的视频发了过来,画面里他站在西川的一个藏族村落里,手里拿着排查记录,身后围着个肿着膝盖的小男孩:“王医生,第三个村落查完了!
这个孩子关节又痛又肿,按你说的加了蒲公英,现在不肿了,能走路了!
我还教村民煮蒲公英水,说以后孩子关节红了就喝!”
视频里,小男孩试着走了两步,还蹦了蹦,笑着对镜头挥手。
王雪笑着回复:“做得好!
要是遇到关节痛伴发烧,就再加1g淡竹叶,煮5分钟,能清热,别跟蒲公英一起煮太久!”
挂了视频,她心里满是踏实——格桑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现在己经能灵活处理复杂病例了。
深夜十点,王雪刚想整理西藏的肺气虚配方,国家卫健委的紧急通知突然弹了出来,还附了张照片:“青海果洛出现5例儿童流感伴抽搐,孩子多是藏族,抽搐时西肢僵硬、意识模糊,当地村医怀疑是‘热极生风’,没应对经验,需要立刻支援;西藏还有2个偏远村落没排查呼吸问题,张专家刚掌握基础方,遇到‘呼吸困难伴咳血’的病例恐难处理,你是先赴青海,还是留西藏排查?”
王雪看着照片里的孩子——躺在炕上,西肢紧绷,奶奶正掐着他的人中,眼里满是绝望;热极生风若不及时止抽,可能会损伤大脑;可西藏那2个村落,藏在雪山深处,村民很少下山,若不排查,有孩子出现呼吸问题,张专家未必能应对咳血的危急情况。
她走到帐篷外,望着那曲的夜空——经幡在风里飘着,星星亮得能照出人影,远处的雪山泛着冷光。
王雪摸了摸背包里卓嘎给的布偶,又想起顿珠刚好转的笑脸,手指悬在手机屏幕上,迟迟没下决定——一边是抽得意识模糊的青海孩子,一边是可能咳血的西藏孩子,两个地方的小生命,都在等着她。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
】A.赴青海止抽救童,西藏排查托张专家B.留西藏完排查,青海支援托赵医生——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