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我去云南!
咽痛化脓会烂喉咙,青海才让能扛住排查!”
王雪把“抽搐防控手册”
塞进才让手里,手册里夹着两页塑封的“应急速查卡”
——一张印着“抽搐伴呕吐:加生姜2g+钩藤4g,生姜先煎5分钟”
,一张画着“人中穴-合谷穴定位图”
,连“羚羊角粉冲服水温不超过40℃”
的细节都标了红圈。
“3个村落先查有发烧的孩子,每天上午跟我发视频,把孩子抽搐时的样子拍下来,别自己加羚羊角粉,超量会伤脾胃!”
才让攥着手册,指腹反复蹭过红圈,身后的洛桑奶奶递来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钩藤和酥油,云南雨季潮,你煮茶时加勺酥油,暖身子还防潮。”
洛桑也跑过来,把个绣着牦牛的小香囊塞进王雪背包:“阿姨,这个能驱虫子,云南虫子多。”
王雪捏了捏香囊,又从应急包掏出两包预制药粉——“抽搐基础方”
(天麻2g+钩藤3g)和“呕吐方”
(生姜2g+钩藤4g),塞进才让口袋:“粉包上有藏汉双语,抽搐伴吐就拆呕吐方,没吐就用基础方,剂量都配好了,错不了。”
车子驶离达日村时,天开始下雨。
云南怒江的山路比青海更险,刚进怒江州境,就遇到了山体滑坡,碎石和泥浆堵了半条路。
司机师傅跳下车查看:“王医生,得等村民来铲泥,最少要等1个半小时。”
王雪心里急,掏出手机给怒江州村医木呷打视频——信号里满是雨声,木呷蹲在竹楼门口,怀里抱着个傈僳族小女孩,孩子手捂着喉咙,哭得满脸通红,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流。
“阿妹(女孩)咽痛了两天,咽口水都喊‘像吞刀子’,还发烧到38.9℃,我喂了含片,不管用,她爸妈去山上采黄连,还没回来……”
“先按合谷穴止痛!”
王雪对着屏幕大喊,生怕雨声盖过声音,“手背虎口处,第一、二掌骨中间,用拇指按,力度以孩子皱眉为准,按8分钟,能清咽利喉!
你现在就找,我教你找位置!”
她还快速报出应急方案:“找金银花3g,煮水喂,金银花能清热,先别让喉咙再肿!”
木呷立刻照做,镜头转向阿妹的手背,他笨拙地找到合谷穴,按了没5分钟,阿妹的哭声就小了,慢慢松开了捂喉咙的手。
“不那么疼了!”
木呷激动地喊,雨声里都透着松口气的颤抖,“我这就找金银花,竹楼后面就有!”
半小时后,木呷发来消息:“阿妹喝了小半碗金银花水,体温降到38.3℃,能小声说话了!”
还附了张阿妹的照片——孩子靠在竹楼柱子上,手里拿着个野果,眼神亮了些。
滑坡清理完时,己是下午两点。
车子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车轮好几次陷进泥坑,村民们帮着推了两次才出来。
王雪从应急包翻出金银花、连翘和桔梗——傈僳族孩子常吃烤火塘的焦糊食物,咽痛多是“热毒壅喉”
,金银花、连翘清热,桔梗利咽,刚好对症。
她把药材分成小份,用纸条标好“金银花3g+连翘2g+桔梗2g,薄荷1g后下煎3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