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沈文盯着临时坝溢洪口的沙袋,夜风卷着河水“啪嗒”
溅在袋面上,湿土顺着袋缝往下簌簌掉,露出里面松散的填充物。
他伸手摸了摸坝体,指尖能感觉到泥土的松软,心里咯噔一下——这坝要是夜里塌了,主渠断水事小,明天的试渠要是泡汤,全县农户的期待就全落空了。
“必须连夜加固!”
他转身时,粗布衣角扫过渠边的碎石,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老陈,您经验足,负责指导大家拌土水泥,比例千万别错;李伯,麻烦您去召集村民,优先搬石山那边剩下的石料,再带些草木灰过来,草木灰能吸潮;王婶,天冷,您领着妇女们去灶房烧点热水和姜茶,大家冻着了可不行!”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马蹄声,赵大人披着件厚棉袍,带着二十个差役匆匆赶来,差役们肩上的铁锹、麻绳堆得满满当当。
“沈文,刚听说坝体有险,我就带人手来了!”
赵大人拍了拍他的肩,棉袍上还沾着夜露,“今晚必须把坝固牢,明天一早试渠是死期,不能让百姓们等急了!”
村民们闻讯赶来,没有一个人抱怨。
李西扛着块三十多斤的石料,脚步迈得又快又稳,粗布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里面泛红的皮肤也毫不在意:“沈小哥放心,俺年轻力壮,多扛几趟没事!
这渠要是通了,俺家那三亩旱田就能变水浇地,再累也值!”
张大爷虽己年过六旬,也颤巍巍地搬着半袋草木灰,每走一步,腰都微微弯曲,却硬是不肯歇:“俺看着这渠从挖沟到砌闸,就跟看着自家娃长大似的,说啥也不能让它出岔子!”
老陈蹲在临时搭的木板旁,双手捧着石灰粉,一点点往黏土里撒,嘴里还念叨着:“石灰粉、黏土、草木灰,一比二比一,水要慢着加,揉到能成团、不粘手,这样干了才硬实,跟石头似的!”
沈文也蹲下来,跟着揉土团,粗粝的土粒磨得手掌发红,他顺手抓过块旧布裹在手上,继续揉:“大家再加把劲,咱们争取后半夜把活干完,让大家能歇上几个时辰,明天才有精神看试渠!”
可刚揉了没几团土水泥,王小二就跌跌撞撞跑过来,鞋上的泥溅了满脸,声音发颤:“沈小哥,不好了!
石山那边剩下的石料只够填半个溢洪口,再往后就没料了,这可咋整啊?”
沈文心里一沉,抬头望向漆黑的石山——夜里山路滑,采石容易摔人,肯定不能冒这个险。
他正皱着眉琢磨,周地主家的家丁突然推着辆木车跑过来,车上堆着十几块规整的青石,家丁跑得满头大汗,说话都喘:“沈小哥,这……这是俺家主子让送来的,他说之前截水做错了,想弥补弥补,还让俺们也留下帮着加固坝体,要是不够,俺再回去拉!”
原来周地主躲在自家院里,听说坝体要塌,既怕真出了事赵大人追责,又怕渠修不成自己的地也没水浇,纠结半天还是让家丁送了石料来。
沈文没多问,只拍了拍家丁的肩:“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要是真心想补过,明天试渠可以来搭把手,大家看得到他的改变。”
家丁连忙点头,放下车就跟着搬草木灰去了。
有了这批石料,加固进度明显快了不少。
大家先用土水泥把石料一块一块粘牢,整齐地码在溢洪口,每码一层就用木槌砸实,确保没有缝隙;老陈还指挥着在坝体外侧铺了厚厚的一层草木灰,用铁锹拍得严严实实:“这草木灰不仅能吸潮,还能挡着水流冲坝,多铺点,保险!”
沈文则沿着坝体来回走,时不时蹲下来摸一摸,哪里土水泥没抹匀,就亲手补上,首到整个坝体看起来又牢固又整齐。
天快亮时,最后一块石料终于填好。
沈文让人提来一桶河水,顺着坝体泼下去,水流顺着石料缝隙往下淌,却没有渗进坝里,他这才松了口气,首起腰时,腰骨“咯吱”
响了一声:“成了!
这样就算下大雨,坝也塌不了,大家歇会儿,等天亮试渠!”
村民们瘫坐在渠边,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王婶拎着两个大木桶走来,桶上盖着的棉布一掀开,热气裹着姜茶的香味就飘了过来:“快趁热喝口姜茶,暖暖身子!
俺还蒸了红薯,都在桶里捂着,赶紧垫垫肚子!”
大家捧着粗瓷碗,喝着热姜茶,咬着甜糯的红薯,脸上的疲惫渐渐被期待取代——熬了一夜,总算没白费。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西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河水泛着金辉。
赵大人站在主渠进水口的闸门旁,清了清嗓子,声音传遍了渠边:“乡亲们!
今天咱们试渠,只要水顺利流到各村支流,以后大家就再也不用怕旱了!
开闸!”
两个差役合力推开沉重的闸门,西河水“哗啦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