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沈文攥着农政司的邀请函,指尖拂过“全国水利实务大会”
的烫金字样,目光落在窗外——老陈正带着村民整理展览馆,小豆子踮着脚往展架上摆新编的麦秆模型,李西扛着工具包匆匆往实训基地赶。
他轻笑一声,将邀请函放在桌上:“俺留首隶筹备大会。”
随行工匠松了口气:“沈小哥,有老陈他们帮着处理南北实务,你放心筹备,定能把大会办得圆满!”
沈文点点头,立刻召集老陈、李西、王小二开会:“李西,你带着三个熟练工匠去福州府,把指南里的‘防台风渠堤法’教给当地工匠,重点演示石牙砌筑和沙袋堆叠的技巧,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每天用快马传信;王小二,你去河间府分基地检查教学,看工匠们是否掌握了指南里的修渠步骤,把考核结果记下来,回来给俺汇报;老陈,您留在首隶帮俺筹备大会,咱们分工合作,保准两边都不耽误!”
三人齐声应下,第二天一早就各自启程。
沈文则立刻投入大会筹备——他先在实训基地规划出“实操演示区”
,按指南里的内容,修了山地渠、平原渠、蓄水池、排水闸西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旁都立着木牌,写着“操作步骤”
“适用场景”
“易错点”
;又在展览馆里设“南北水利成果区”
,把北方的抗旱工具、南方的防涝设备、各地的水利案例册都摆出来,还将小豆子编的南北水利麦秆模型放在中央,供参会者参观。
筹备期间,各地州县的官员和工匠陆续发来参会回执,有的还附上当地的水利难题,希望能在大会上请教沈文。
沈文把这些难题按“抗旱”
“防涝”
“修渠”
“护池”
分类整理,准备在大会上逐一解答。
他还特意邀请了山东、河间府分基地的优秀工匠,让他们在大会上分享实操经验:“山东的石笼固渠法、河间府的山地渠维护,都是实打实的好经验,让他们多讲讲,大家互相学习。”
半个月后,李西从福州府传信回来——福州府的防台风渠堤己顺利完工,当地工匠不仅掌握了修造技巧,还结合当地地形做了改进,在渠堤内侧加了层芦苇帘,增强防渗效果。
沈文看了信,立刻把这个改进案例补充到大会的“经验交流”
环节,还让李西在大会上分享这次指导的心得。
王小二也从河间府传回好消息——分基地的工匠们己熟练掌握指南里的内容,考核合格率达九成以上,她还带回了工匠们的学习笔记,沈文把这些笔记整理成册,放在展览馆里供参会者翻阅。
大会召开前三天,各地参会者陆续抵达首隶。
南方的官员和工匠们第一次见到北方的山地渠,好奇地围着实训渠查看;北方的参会者则对南方的排水闸感兴趣,不停向南方工匠提问。
沈文亲自带着他们参观展览馆,在北方的旧测水绳前,他讲起当年修渠的故事;在南方的防涝沙袋旁,他介绍沙袋堆叠的技巧;在麦秆模型区,小豆子当起小向导,给大家讲解模型里的南北水利布局,引来阵阵称赞。
大会当天,阳光明媚,实训基地里挤满了参会者。
农政司的李大人亲自出席,上台致辞:“全国水利实务大会的召开,是将沈文同志的‘务实水利法’和南北水利经验推向全国的重要一步!
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多交流、多学习,把好经验带回当地,让全国的农户都能受益!”
致辞结束后,大会进入“实操演示”
环节。
沈文亲自在实训基地演示“山地渠修造”
,从测坡度、砌石牙,到填碎石、浇水泥,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清楚楚。
南方的工匠们围着观看,时不时提问:“沈小哥,山地渠的石牙间距为啥要设一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