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山西忻州的麦田里,晨露还沾在混合粉的白霜上,风一吹,粉粒簌簌落在枯黄的草叶上。
阿福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把剩余的椿树叶粉装进粗布口袋,粉粒顺着他的指缝漏出来,在口袋上印出细碎的白痕。
“李大婶,这粉够西坡村用一天不?”
他仰着晒得黝黑的小脸,看向正收拾监测本的李大婶。
李大婶摸了摸他的头,手里的监测本还夹着刚记的蝗蝻数量:“够啦,你沈大人带的河南叶粉还没拆呢。”
话音刚落,沈策就牵着马走过来,马鞍上挂着鼓鼓的行囊,里面装着王大爷连夜纳好的布鞋——鞋底密密麻麻纳着麻绳,鞋头还缝了层粗布,防磨。
“阿福,跟我去江南修漕道,路上要听胡二哥的话。”
沈策蹲下身,帮阿福把布口袋系在腰间,又摸出块麦饼塞进他手里,“饿了就吃,别硬撑。”
阿福用力点头,咬了口麦饼,饼渣掉在衣襟上也不在意,蹦蹦跳跳地跟着沈策往马边跑。
转身和老陈、王大爷交代复查事宜时,沈策手里的细则己被指尖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得发软。
“东部三个村的监测点,每天卯时、午时、酉时各查一次,”
他指着细则上红笔圈出的村名,“北沟村的张监测员眼神不好,你们多去帮衬着;若发现蝗蝻聚堆,别用手抓,用竹竿挑进装草木灰的筐里,能闷死它们。”
老陈接过细则,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椿树叶:“大人,这树叶带江南去,若遇虫灾能用上;俺和王大爷每天都去麦田转三圈,保准不让蝗蝻过河北。”
王大爷也凑过来,把那双新布鞋递到沈策手里:“江南雨多,路滑,这鞋底纳了三层麻绳,踩泥里不打滑。”
沈策翻身上马,阿福坐在马前,怀里紧紧抱着装粉的布口袋。
快马走了三天,途经河南许昌时,雨渐渐下了起来,细密的雨丝打在粮库的苦楝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春桃正带着几个农妇往粮囤上盖油布,油布是用桐油浸过的,在雨里泛着光,她手里的木槌敲在油布的绳扣上,“咚咚”
声伴着雨声格外清晰。
“沈大人!
您可来了!”
春桃见沈策来,赶紧放下木槌跑过来,袖口沾着叶粉,脸上还挂着雨珠,“俺们听说江南遭夏涝,连夜晒了三十担苦楝叶粉,还打包了二十袋早熟麦种——这麦种二十天就能出苗,若江南的粮田被淹,能补种!”
李参军也扛着个大布包走过来,里面是叠得整齐的油布:“这油布比普通的厚一倍,修堤坝时铺在石笼上,能防雨水冲刷;俺还让农官写了种植口诀,印了几十张,您带上,教江南百姓种麦种。”
阿福从马前跳下来,接过春桃递来的草药包:“春桃姐姐,俺会把草药收好,不让沈大人被蚊虫咬!”
春桃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又塞给他一把炒黄豆:“路上饿了吃,顶饱。”
沈策没多耽搁,只喝了碗李参军煮的姜汤,就策马继续赶路。
雨势渐渐变大,快马踏过泥泞的土路,溅起的泥水打湿了马腿,阿福紧紧抱着沈策的腰,小脸上满是坚定。
进江南地界时,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沉——路边的稻田全被淹了,浑浊的泥水漫过田埂,有的农夫站在田边,望着被淹的稻苗抹眼泪;胥溪漕道的方向,远远就能看见漂浮的粮袋碎片,有的碎片还缠着水草,在浪里打转。
“沈大人!
您可算来了!”
胡二拄着拐杖,从一艘漕帮快船上跳下来,左臂的绷带又渗了血,暗红的血迹在白绷带上格外刺眼——他前几天指挥清淤时,被掉落的木梁砸到了旧伤,却一首没说。
“夏涝冲垮了二十丈堤坝,三艘粮船陷在泥里,船底被碎石刮破,麦粒全泡在水里,捞上来也发了霉;苏州官仓只剩两千石粮,昨天发粮时,百姓挤破了赈灾点的门,有个三岁的娃饿晕了,还是周阿婆用米汤救过来的……”
沈策跟着胡二走到垮塌的堤坝边,冰冷的泥水没过脚踝,顺着裤脚往上渗,冻得小腿发麻。
他蹲下身,摸了摸堤坝的断口——泥土松软得像海绵,一捏就碎,混着碎石和水草,若只用土填,再下雨肯定还会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