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京中原以为只是寻常汛情,实则堤坝溃决,数县已成汪洋,灾民哀鸿遍野。
事态紧急,纸包不住火,吴越珩当机立断,一边上奏加急求援,一边率领本部兵马就地展开抢险救灾。
消息传至京师,举朝震动。
此次水患规模远超预估,灾情如火,朝廷亦是全力应对。
工部第一时间奉命调度物资、选派都水监和工部得力干员前往灾区,诸多大臣都捐助物资。
工部尚书王修齐连连上书非去救灾不可,圣上无奈依从。
不料刚抵达不久便感染时疫无法视事,赶紧回京养病了。
陛下闻讯,又急调经验丰富的林看山携户部要员星夜驰援。
一时间,工部、户部精锐尽出,中枢衙门为之一空,足见灾情之重与朝廷之重视。
林看山去了灾区后便夙兴夜寐,与都水监、户部侍郎、工部侍郎还有吴越珩几人亲自视察堤坝和灾区,呕心沥血,几欲绝倒于沟渠。
林立衡私下不免半是玩笑半是忧叹:林看山此番奔波,怕是将过去十几年的清闲都偿清了。
有趣的是,留守京师的工部本部衙门反倒显出几分异常的从容,与同样被抽调人手的刑部之间,为了一些职责划分仍在相互推诿,令人徒叹奈何。
更有朝中李家一时少了制衡,又有之前王修齐救灾路上畏难而退,刑部气焰尤为嚣张。
然而王正道绝非庸碌之辈,圣心亦明察秋毫,岂容一方独大?不久,便以“冲撞皇后”
为由禁足了李贵妃,御史台随即参奏了大理寺里几名李家派系的官员,李旭兰连忙带着家里人号召再给灾区捐钱捐物,颇有一番毁家纾难的样子,朝中大臣虽已捐过一轮,却也不得不追随,朝堂风波这才渐次平息。
林看山手段向来非比寻常,纵然被架空多年,归来依旧不减昔日风范。
没过多久疫病便控制住了,灾民也大都迁徙安置,堤坝修复排上日程。
上奏的折子里从吴越珩王修齐初来时稳定人心,到都水监和六部齐心协力,甚至沿途商船慷慨解囊、地方豪绅开仓放粮、江湖郎中自愿除疫的义举,都报得明明白白。
朝中诸臣皆因此而受赏,一时间世人皆为林司空人品高洁贵重而叹服。
与文官纷争不同的是,武官这边颇为安静。
除了吴越珩在灾区,北边的冯恩鹤也迟迟不归。
眼看着水患解决,众人又有了兴师问罪的劲头,京中竟有谣言说他积年劳顿,已病重不起,也有说他欲趁天灾携兵投敌,竟有些人提议直接让王忠恕前往接替。
然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宁知远与王忠恕自入宫后便如石沉大海,紧接着连徐盈科也被召入宫中,除了灾情最严重的时候三人都上书捐助,最后都直接从俸禄里扣除了,竟是连宁、王二府都没惊动。
苏锦书揣测这与一品武将的任命有关,可如今众人离散,消息隔绝,徒增焦虑。
这番因天灾引发的朝廷震荡,倒是意外让方家暂得喘息之机。
上方忙于救灾善后,实在无暇紧盯史书笔法的细枝末节,方源反倒日日来吴府安慰公主,又日日去宁府安慰苏锦书,偶尔还能遇到同来宁府的林立衡。
深秋的宁府杏雨轩,庭中叶已落尽,只剩下几枝枯影斜映在窗纱上,杏子也被雨打得散乱不堪,昨日收拾了,今日便又掉下。
苏锦书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不成曲调,正如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公主端坐一旁,手捧暖炉,眉间凝着忧色。
方源步履生风地踏入正厅,人未至声先到,“这连日阴雨,真是连心上都要发了霉。
国之将兴,视民如伤;其亡也,以民为土芥。
如今水患方平,边将未归,便有众口铄金,确是令人心忧。”
苏锦书轻轻颔首,“不知荀卿和京荣现在在做什么?尤其是京荣,不知这水患对她有没有影响。”
忽见素兰引着一人前来。
来者身着体面的青缎袍子,举止有度,一望便知是极高门第里得脸的仆从。
他显然没料到厅内有这么多人,尤其是看到公主凤驾在此时,神色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上前恭敬行礼。
“小的给公主殿下请安,给苏夫人、方小姐请安。
小的奉我家王大姑娘之命,特来向苏夫人问安。”
小厮措辞谨慎,“我们家姑娘前些日子炮制了些桐叶,因想着夫人,便拿了一些来。
近日京中流言纷扰,姑娘心中挂念,不知宁大人可有什么消息传回?这些桐叶治宁大人旧疾也是极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