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经历了元帝、成帝的王道转向,哀帝时期的朝野上下已经弥漫着浓重的“改姓易代”
氛围,汉室的合法性危机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
的程度,人们都说汉家作为尧后,其德已衰,按照五德终始,接下来要由舜的后人来受命。
一般来说,皇室面对这种谶言是非常尴尬的,如果打压禁止,对笃信鬼神的汉朝人不仅没用,反而会反弹;如果置之不理,谶言也不会消失,灾异还将愈演愈烈。
例如,汉哀帝即位前,儒生谷永曾给汉成帝上书,说了一句话: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16
大臣给皇帝上书,先把皇帝教育一番,说天下不是你们刘家的。
这在后世不可想象,在昭、宣时代也必招来杀身之祸。
但汉成帝却不以为忤,还很受感悟。
这就说明,连皇室包括皇帝本人,也视改姓易代为必然之理。
齐人甘忠可趁机向汉成帝兜售解决汉家德衰的办法,主张“更受命于天”
,也就是“二次受命”
。
不过,当时刘向对此很不以为然,就上奏说甘忠可妖言惑众,甘忠可被下狱,死在狱中。
哀帝即位后,决心主动回应汉德中衰的谶言,刻意寻访精通此道的人,希望以其之矛攻其之盾,顺其意而用之。
在司隶校尉谢光、骑都尉李寻的引荐下,甘忠可的学生夏贺良进入哀帝的视野。
李寻曾是元帝丞相萧望之的属官,精通天文灾异之学,常说汉家将会遭遇大洪水。
在王氏家族推荐下,李寻被任命为骑都尉,专门管理治水,一时风头正盛。
夏贺良也主张老师的“再受命”
之说,很对李寻的口味,李寻就举荐了他。
由此可见,此时的汉廷已经完全不避讳谈论皇室天命中衰,哀帝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到了何种程度可想而知。
夏贺良先待诏黄门,在内廷门口随时等待召见。
哀帝多次和他深谈,觉得他从甘忠可那里学来的一套东西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汉家历数中衰,必须要再受命,改元易号,才能避免权力的失落。
这很符合哀帝的意图,操作起来也不复杂,他就在即位的第二年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根据夏贺良的设计,下诏开启了汉家再受命的改制。
此次改制在礼仪上具体做了什么,有哪些图谶祥瑞,有何种受命之符,如今已不得而知。
但改制的思路很清楚:既然是“再受命”
,就把建平二年改为太初元将元年17;既然要让尧的后人禅让给舜的后人,那就不妨给自己加上舜的称号,自称“陈圣刘太平皇帝”
,并大赦天下。
这个称号实在太诡异了,舜的后裔是陈氏,王莽在追溯祖先的时候,也是追到陈氏和舜帝。
把“陈”
加诸帝号之上,帝号里同时保留刘姓,就意味着哀帝既是尧后又是舜后。
这种做法,颇有些异想天开,也的确是空前绝后,但平心而论,哀帝敢于回应如此重大事件,还能创造性地尝试解决问题,确实有武、宣之风范。
然而,只过了一个多月,事情悄然发生了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