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从最初向贝尔瓦尔政权发动突袭,到现在,己经过去整整一年了。
我曾以为战争会让国家变得焦躁不安,社会撕裂,民众痛苦呻吟。
可出乎意料地,雷瓦尼亚在这一年里反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荣。
至少表面如此。
街道上的报童在叫卖新的报纸,面包价格仍然稳定,战时工业制度运行良好,百货商店里甚至开始出售“女皇御用香水”
这种与战争毫无关系的东西。
走在首都的街头,我常常会有种错觉——仿佛这一切,都还维持在和平的时代。
但我知道,那不是真实的全貌。
这一年的繁荣,是建立在极其精细的调度与极端高压的秩序基础上的。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这是一条不变的铁律,不管是对和平时期的商人,还是对战争时期的统帅来说都一样。
要维持战争的需要,民用生产就必然要让位。
但雷瓦尼亚人,尤其是住在首都和核心工业区的人们,却依旧能过着几乎与战前无异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好。
城市街道比以前更干净了,治安更加井然,交通秩序稳定,就连艺术与时尚也在战争中诞生出一种我认为有些诡异的新风潮——“胜利风格”
。
他们或许以为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的统筹得力,体制高效,国策英明。
但只有我清楚真相。
我们之所以能让自己的人民继续享受“文明”
的幻象,是因为另一群人,正在为此承担无法计数的痛苦。
战后重建区、军事管辖区、特别征用区……它们在不同的文件里有不同的称呼,但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东西:
占领区。
自从对贝尔瓦尔政权发起闪电战、并随后吞并其大部分国土后,这些新纳入统治的区域就成为了我手中最重要的“战争资源池”
。
矿山重新开始开采,铁路被修复后接入主干线,农业被整合成定额收购制,地方货币冻结、改用我们发行的战争债券。
一切运行得比想象中还要顺利。
因为我设下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让他们没有权利说不。
每一吨铁矿,每一袋粮食,每一批纺织品,都会按时送往列车装载区。
然后在深夜,被拉往东方的雷瓦尼亚本土和仍在作战的前线。
而换来的,是首都街头新开的糕点店,是内地百姓餐桌上价格低廉的黄油,是“战争红利”
里安稳的幻觉。
有时我会翻阅后勤报告,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第十三特别产出区完成收购定额145%”
、“第二工兵军团完成五座重建铁路桥梁”
、“第西占领区财政月度盈余……”
。
我会合上文件,长久地沉默。
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问题。
我们只是把问题转嫁到了另一群人身上。
这就是帝国主义者最擅长的逻辑,不是吗?
可我己经没法回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