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南宝山女子监狱厚重的围墙,在三个月时光的打磨下,褪去了最初令人窒息的死寂与阴森。
外监区的水泥地被反复冲刷,虽依旧残留着岁月刻下的斑驳裂纹,却显露出一种近乎洁净的灰白色调。
空气里不再弥漫着腐朽的霉味,取而代之的是泥土翻新后的清新、青草折断的微涩,以及若有若无的、属于活人的汗水和烟火气息。
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以吴伯和陈姨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为首,加上所有人的双手,监狱里那些未被水泥硬化的边角地块,都被彻底开垦出来。
锄头、铁锹与坚硬的土地和顽固的野草根系搏斗,虎口震裂、水泡磨破又结成厚茧是常态。
最终,一片片整齐的菜畦如同绿色的补丁,镶嵌在监狱灰扑扑的底色上。
嫩绿的菠菜苗舒展着叶片,翠绿的韭菜齐刷刷地挺立,爬藤的豆角和黄瓜用新扎的竹架努力向上攀援,还有成垄的土豆、耐储的萝卜和白菜……这些鲜活的色彩,是比任何武器都更能安抚人心的存在。
陈姨像呵护孩子一样照料着它们,清晨薄雾未散就拎着木桶浇灌,傍晚夕阳西下还在弯腰捉虫。
每一片舒展的新叶,每一朵绽放的小黄花,都引来大家发自内心的惊叹和小心翼翼的触碰。
这是生命在死亡笼罩的世界里,最倔强的宣言。
而这份底气,更来源于食堂兼库房角落里,那堆码放得整整齐齐、几乎顶着天花板的麻袋——从溪口村堡垒历经艰险运回的最后近一吨稻谷。
金黄的谷粒沉甸甸地躺在麻袋里,散发着干燥而温暖的谷物香气。
每次打开库房厚重的铁门,看到这堆象征着“家底”
的粮食,所有人紧绷的神经都会不自觉地松弛一丝。
这是活下去的基石。
库房隔壁,用结实的铁丝网和废旧木板圈出了一小片天地。
十几只羽毛光亮的母鸡在里面悠闲地踱步、刨食,偶尔发出“咕咕”
的惬意叫声。
公鸡则在清晨准时引吭高歌,那穿透晨雾的嘹亮啼鸣,不再是末日的丧钟,而是新一天开始的号角。
这是吴伯的功劳。
他像变魔术一样,用有限的残羹剩饭和菜地里特意留出的虫、草,把这群鸡养得精神抖擞。
每天收获的那几枚带着体温的鸡蛋,成了团队最珍贵的营养补充。
食物不再是勒紧喉咙的绞索。
简单的米饭、自种的蔬菜、偶尔的鸡蛋,甚至运气好时李三在附近山溪里摸到的鱼虾,让餐桌有了久违的、令人心安的“家”
的味道。
随着溪口村带来的腊野猪肉的日渐消耗,大家的蛋白质来源又逐渐变得紧张。
“光靠土里刨的和那几只鸡,不行。”
张卫国在某个晚饭后,看着碗里零星几块腊肉,他放下碗,目光投向食堂窗外那片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幽深的山林,以及更远处,在月光下泛着点点银光的水面。
“得想法子,搞点‘硬货’。”
这“硬货”
,指的是肉。
真正的、新鲜的肉。
张卫国那支保养得油光锃亮、曾无数次在危难中力挽狂澜的56式半自动步枪,如今只剩下可怜巴巴的7发子弹,被他用油纸包好,深藏在铺盖卷的最底层,成了压箱底的“镇宅之宝”
。
非到生死关头,绝不敢轻动。
苏晴腰间的92式手枪,弹匣里也只有孤零零的3颗子弹。
吴磊那把作为“技术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