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与热火朝天的建房景象不同,在划定的开垦区,则是另一番细致耐心的景象。
吴伯和陈姨,这两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山民,成了这片新垦地上的“技术总监”
。
堡垒慷慨地拿出了一批宝贵的种子:耐寒的萝卜、白菜、菠菜,生命力顽强的土豆块茎,还有少量珍贵的豆类和南瓜籽。
这些种子,是堡垒梯田里筛选出来的富余,更是对未来收获的投资。
“丫头,这地啊,不能光靠蛮力挖。”
陈姨蹲在刘寡妇新分到的一小块地旁,耐心地指导着。
刘寡妇感激地点头,学着陈姨的样子,用小锄头细细地翻土,捡出里面的碎石和草根。
“得松,得透气,苗儿才能往下扎根。
你看,这样起垄,雨水来了不涝,太阳晒着也暖和。”
陈姨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但动作却轻柔而精准。
吴伯则背着手,在开垦区巡视,像一位检阅军队的老将军。
他时不时停下来,指点几句:“这地向阳,种豆子好。”
“那块地靠水沟近,湿气重,种点水芹试试。”
“王老蔫家那块地挖深点,下点底肥,回头种红薯能结大个!”
他口中的“底肥”
,是各家收集的人畜粪便混合草木灰沤制的,虽然气味不佳,却是贫瘠土地上难得的营养。
堡垒的要求很明确:收获后,需要按比例(通常是十分之一)返还同等种类或价值的作物给堡垒,作为种子的“回报”
和技术指导的“报酬”
。
这个比例,是陈默和吴伯、陈姨仔细商量过的,既要保证堡垒的持续投入,又不能压垮刚刚起步的山坳村。
大部分村民对此并无异议,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没有堡垒的种子和指导,他们连这点收成都看不到希望。
嫩绿的芽苗小心翼翼地顶破
iconicon-uniE0D3"
>
iconicon-uniE0D2"
>的泥土,在早春微凉的空气中舒展着柔弱的叶片。
那点点新绿,是绝望中最动人的色彩,承载着无数人活下去的信念。
看着田垄间日渐浓郁的绿意,吴伯布满沟壑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近乎虔诚的微笑。
陈姨则开始盘算着,等菜长成了,要教村里的女人们怎么做腌菜、晒菜干,把这份生机尽可能延长。
自治会的运作,远非一帆风顺。
没有堡垒的首接武力干预,要在数百名背景各异、心思难测的幸存者中建立秩序,考验着西位管事的智慧、耐心和手腕。
张婶子成了最忙碌的人之一。
她的“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