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我明白导演的意思了。”
温牧野一下子就想明白了,眼前一亮:“这样一个讲述春运的故事,如果不放在春运期间上映,可能没有那么好的票房。”
一部特殊故事的电影,很多时候是有时效性的。
就比如十天前上映的《建国大业》,这是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
这部电影如果不是在这个时间点,又或者不是国庆档,或许没有现在强劲的票房。
《人在囧途》原版放在暑期上映,其实就有些选择性的错误。
他但凡再等一年,再上映可能票房都会变得更高一些。
不过对比那个小投资,这部电影还是赚到了。
“而且我说得二月份,不是贺岁档——”
顾璟恆在桌子上磕了一下,“我说得是春节档。”
在105年的国產电影发展歷史中,虽然“贺岁档”
的概念出现较晚,电影贺岁的理念却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上海。
彼时,电影刚传入中国不久,人们仍基本维持著农历新年前后几天休整歇息的习惯,商家歇市,演出行业也会“封箱”
。
基於这一习惯,最初的国產片一般在首映时会有意避开农历新年中人们“忙年”
“拜年”
最核心的几日。
包括前些年,影院也都是在过年期间几乎不开门。
不过近些年在春节前后上映的影片越来越多,所以春节期间影院也都是开门营业的。
只不过彼时春节上映的影片,还算在贺岁档里面。
彼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对春节档还没有形成概念,因此,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並未有特殊的宣发和营销,票房收益不到4亿元。
真要等春节档“独立”
出来,成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档期。
那还得2013年,《西游·降魔篇》的出现,以12.46亿元的总票房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由此,春节档正式崛起。
“春节看电影”
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新民俗,大家藉由电影聚在一起,聊在一起,创造共同的回忆与情感。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在春节期间进行文化消费的欲望,同时也为集体社交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仪式化纽带。
顾璟恆自然不能等到2013年以后,吃周星星带来的红利。
冯裤子既然能够靠著內地第一部贺岁档电影《甲方乙方》,让“贺岁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