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我去西藏!
那曲是高原反应合并流感,死亡率高,卓玛能撑住青海排查!”
王雪把应急药包重重按在卓玛掌心,药包上用藏汉双语标着药材名称和剂量,红景天(3g包)、玉米须(10g包)、藿香(2g包)的标签被磨得有些毛边,却是这几天救过好几个孩子的“救命包”
。
“你按‘三看三查’排查,别漏一个孩子:看口唇,发紫就是缺氧预警;看活动量,平时爱跑的孩子突然蔫了就异常;看尿量,4小时没尿必须喂玉米须水。
每个村排查完,把孩子的体温、血氧记在这个本子上,我随时看。”
她递过去一个蓝色封皮的笔记本,扉页上画着简易的血氧仪使用图——卓玛之前总分不清血氧仪的数值,王雪特意画了“绿色95%以上安全、黄色90-94%警惕、红色89%以下紧急”
的色块,一目了然。
卓玛攥着笔记本,指腹反复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着色块图案,眼里没了之前的慌乱:“你放心!
上次达瓦肺水肿,你教我按肺俞穴、煮玉米须水,我都练了十几次,闭着眼都能做。
昨天我还跟隔壁村的村医通了电话,他们也能过来帮忙,排查肯定没问题。”
说话间,两个藏族村民牵着两匹枣红马走过来,马背上搭着厚厚的羊毛毯。
“王医生,那曲的路不好走,骑马比开车快,我们给你备了毯子,路上冷了盖。”
领头的村民扎西把缰绳递过来,手里还攥着个牛皮袋,“这里面是炒青稞,饿了就吃一把,顶饱。”
王雪接过缰绳,翻身上马时,扎西又叮嘱:“过了前面的垭口,风会特别大,你把身子伏低些,马认识路,不会摔。”
她点点头,催着马往垭口走,身后卓玛还在喊:“有情况我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
你自己注意安全!”
高原的风裹着雪粒,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王雪把羊毛毯裹得更紧些,眼睛却紧紧盯着前方——手机里张专家发来的消息还在闪:那曲的5个孩子里,2个重症孩子血氧跌破85%,还在反复呕吐,村医尝试喂了两次药都吐了,帐篷里的家长们己经开始哭,场面快控制不住了。
她赶紧给张专家打视频,信号时断时续,画面里的那曲村飘着鹅毛大雪,张专家蹲在帐篷外的药锅旁,耳朵冻得通红,手里还攥着个皱巴巴的配方纸:“王雪,格桑(最重症的孩子)刚吐了第三次,吐的全是胆汁,我之前加了1g生姜止呕,没用,血氧现在只有83%,村医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又喘又吐’的情况,都慌了神。”
“别慌!
先按内关穴!”
王雪对着屏幕大声喊,生怕信号断了,“你让村医找格桑的手腕——腕横纹往上2寸,两根筋中间的位置,用拇指按,力度以孩子皱眉为准,按5分钟,肯定能止吐!
我现在过了垭口,半小时内就能到!”
她又快速报出新配方:“红景天减到2.5g,之前的量怕孩子上火;加1g麦冬滋阴,1g生姜止呕,生姜必须切片先煎5分钟,再放红景天和麦冬,不然生姜的刺激性会让孩子更想吐!”
张专家立刻照做,镜头转向帐篷里,村医笨拙地找到格桑的内关穴,按了没两分钟,原本还在哼哼的格桑突然不扭动了,眼睛也慢慢睁开了些。
“不吐了!
孩子不吐了!”
村医激动地喊,张专家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雪,语气里终于有了点底气。
半小时后,王雪骑着马冲进那曲村,马还没停稳,她就跳下来往帐篷跑。
帐篷里挤满了藏族村民,格桑躺在铺着羊毛毯的土炕上,小脸蜡黄,嘴角还沾着淡淡的胆汁痕迹,他妈妈正用干净的帕子轻轻擦着,看见王雪进来,突然跪下来磕头:“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要是没了,我也活不成了……”
王雪赶紧扶起她,蹲到炕边,先拿出血氧仪夹在格桑的手指上——84%,比张专家说的高了1%,但还是没到安全线。
“药煎好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