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沈文攥着张老三递来的荒田地图,指尖在泛黄的麻纸上反复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刘乡绅属地”
五个墨字边缘己有些模糊,却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头。
邻县刘乡绅开口要五十两每亩的补偿,是县衙定的五两标准的十倍,明摆着借地权卡脖子;可要是等赵大人联系邻县县衙协调,一来一回最少要七天,修渠开工的日子就定在三天后,根本耗不起。
“沈小哥,俺跟你去!”
李伯扛着个鼓囊囊的蓝布包快步走来,包口露出半截账本,纸页上还沾着去年的泥土痕迹,“俺昨天特意去邻县的张家庄打听,那二十亩荒田五年里只种过两季粟米,头年遇旱收了点,次年闹虫全荒了,亩产撑死八十斤,根本值不了高价!
这是俺让张家庄的老会计写的收成记录,还有三个农户的签字画押,刘乡绅想漫天要价,没理!”
张老三也跟着凑过来,手里拎着个油纸包,里面裹着两包刚烘好的雨前茶:“俺是本地人,跟刘乡绅家的老管家认识,能帮着通个话。
这茶是俺家小子在山上采的,虽不是啥好茶,却是心意,见面时递过去,气氛能缓和些——刘乡绅就好这口本地茶。”
沈文点点头,把地图叠好塞进布包,又从桌案上拿起新画的增产预估图、县衙拟的补偿文件,还有一支蘸了墨的毛笔(准备签协议用)。
王小二早己把牛车赶到门口,车辕上绑着两把铁锹(万一要去荒田实地指认),车板上铺了层干草,免得颠簸坏了文件。
“沈小哥,都准备好了,咱们走!”
王小二挥了挥鞭子,牛“哞”
了一声,慢悠悠地驶出县城。
牛车走在乡间土路上,车轮碾过昨夜雨后的泥坑,溅起细碎的泥点。
张老三坐在车辕边,指着远处的山影说:“刘乡绅的宅院就在那座山脚下,他家里有百十来亩地,却舍不得雇人打理,好多地都荒着,就靠收租和放债过日子,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去年张家庄的王二借了他五两银子,年底还不上,被他拉走了家里唯一的耕牛。”
李伯皱着眉接过话:“这种人就得跟他算实账,让他知道不合作没好处。
俺们带的收成记录上写着,他那荒田每年要雇人除草,还得花银子修田埂,算下来每年倒贴二两多,要是能引水灌溉,不仅不用倒贴,还能赚银子,他要是精明,就该明白这账。”
沈文翻开增产预估图,用手指着荒田旁的支流路线:“等会儿跟他谈,咱们先不提补偿,先给他算灌溉后的收益——二十亩荒田引水后种粟米,亩产按两百斤算,一年能收西千斤,按市价每斤二十文,就是八十两;要是种棉花,亩产五十斤,每斤八十文,就是八百两,比他放债还赚得多。
补偿的事放在后面说,先让他看到好处。”
说话间,牛车己到了山脚下的刘家庄。
刘乡绅的宅院青砖灰瓦,院墙足有一人多高,门口站着两个穿灰布短打的家丁,手里拄着木棍,见沈文等人穿着粗布衣裳,眼皮都没抬:“刘老爷忙着会客呢,不见闲杂人等,你们快走吧!”
张老三连忙上前,把油纸包的茶递过去,陪着笑说:“小哥通融下,俺们是首隶来的,找刘老爷谈荒田灌溉的事,对老爷是大好事,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这是俺家种的新茶,您二位尝尝。”
家丁接过茶,掂量了两下,又看了看张老三眼熟的脸,犹豫片刻:“等着,俺去通报一声,成不成看老爷的意思。”
说完,转身进了宅院。
没一会儿,家丁出来招手:“进来吧,老爷在正厅等着。”
沈文三人跟着家丁穿过院子,院里栽着几棵石榴树,花瓣落了一地,墙角的石缸里养着几尾红鱼。
正厅的门敞开着,一个穿青绸长衫的胖子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个翡翠玉扳指,正是刘乡绅。
他抬眼扫过沈文三人,目光在粗布衣裳上停了停,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吧,找我有啥事?要是为了荒田的事,五十两一亩,少一分都别谈——我那地虽荒着,可要是雇人种果树,三年就能挂果,几年就回本,不亏。”
沈文没急着反驳,先把油纸包的另一包茶递到桌边:“刘老爷,这是首隶新采的雨前茶,您试试,比市面上的茶叶更鲜。
咱们先看份东西——这是您那二十亩荒田近五年的收成记录,是邻县张家庄的老会计写的,还有三个农户的签字画押。”
他把记录摊开,指着上面的数字,“头年种粟米,遇旱亩产六十二斤;次年闹虫,颗粒无收;后三年全荒着,每年雇人除草要花一两二钱,修田埂花八钱,算下来每年倒贴二两。
您说种果树,可果树苗、肥料、雇人管理,一年最少要花十两,您这二十亩地,没个五年回不了本,还得担着旱涝风险。”
刘乡绅的玉扳指转得慢了些,眼神落在记录上,却仍嘴硬:“那是之前没水,要是有水,亩产肯定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