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正是为了引水,才来跟您合作!”
沈文展开增产预估图,用毛笔指着荒田旁的支流标记,“我们的主渠从龙王庙过来,绕开您的好地,只从荒田边过,还能给您修一条三尺宽的支流,专门引渠水灌荒田。
按我的测算,灌溉后种粟米,亩产最少两百斤,二十亩就是西千斤,按市价能卖八十两,除去雇人耕种的十两,净赚七十两,比您现在倒贴强;要是种棉花,亩产五十斤,每斤八十文,能卖西百两,净赚三百八十两,比您放债还赚得多。”
他又拿起县衙的补偿文件,推到刘乡绅面前:“县衙的补偿是每亩五两,二十亩就是一百两,开工前先付五十两,完工后付剩下的五十两。
咱们还能加个约定——荒田灌溉后的三年里,您给修渠的村民分两成增产收益,就当是‘引水谢礼’,但您每年还是能净赚五十六两,比现在翻二十多倍。
要是您不同意,我们就把主渠往北边挪,绕开您的荒田,您的地还是只能荒着,不仅赚不到钱,每年还得倒贴,您觉得哪个划算?”
李伯跟着补充:“俺们还打听了,邻县明年也要修渠,要是您跟首隶合作得好,以后两县的渠连起来,您其他的百十来亩地也能引水,到时候您的收益还能翻番。
这可是长久的好处,比眼前这点补偿重要多了。”
张老三也插话:“刘老爷,俺们村三十多户人,修渠时都能帮着照看您的荒田,除草、施肥都不用您花钱,就盼着能引水灌田,大家双赢。
您要是同意,俺现在就能让村民们来帮您清理荒田的杂草。”
刘乡绅的手指停在玉扳指上,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
他拿起补偿文件,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县衙印章,又翻了翻增产预估图,沉默了半盏茶的功夫,终于放下玉扳指,从抽屉里拿出印泥:“五两一亩,再加三年两成收益,行!
但你们得写进协议里——渠修通后,先给我的荒田引水,支流要修结实,不能漏水;还有,要是村民们帮着照看荒田,我每年给他们十斤粟米当酬劳。”
“没问题!”
沈文立刻拿起毛笔,在协议上添上刘乡绅要求的条款,然后递给他,“您看看,没问题的话,咱们就签字画押。”
刘乡绅接过协议,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在落款处签上名字,按了手印。
沈文、李伯、张老三也依次签字,协议一式两份,各执一份。
签完协议,刘乡绅心情好了不少,让人去厨房备饭:“中午就在这吃,家常便饭,别嫌弃。”
没一会儿,饭菜就端了上来——一碗炖鸡、一盘炒青菜、一盘凉拌豆腐、一碗鸡蛋汤,虽不算丰盛,却很实在。
饭桌上,刘乡绅主动说起邻县的粮种问题:“俺们邻县的麦种发芽率低,去年种了百亩,只出了六成苗,你们首隶的改良麦种真能提高两成发芽率?要是行,明年俺想跟你们买些试试。”
沈文笑着点头:“当然能!
月底咱们县要办农技交流会,您要是有空,过来看看,我给您带些改良麦种样品,再教您草木灰拌种的法子,发芽率还能再提高些。”
刘乡绅爽快答应:“好!
到时候俺一定去!”
赶回县衙时,天刚擦黑。
沈文拿着协议冲进书房,赵大人正对着修渠开工流程表发愁,见他进来,连忙放下笔:“怎么样?刘乡绅同意了吗?”
沈文把协议递过去,笑着说:“不仅同意了,还答应月底来参加农技交流会,想跟咱们买改良麦种呢!”
赵大人看完协议,拍着沈文的肩膀大笑:“好!
你这一趟不仅解决了地权问题,还拉了邻县乡绅合作,以后两县修渠联动都有基础了!
对了,省里的补贴批文刚到,你看——”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卷黄纸,上面盖着省农政司的朱红大印,“批了三万两补贴,明天就能开工!”
第二天一早,修渠开工仪式在龙王庙前举行。
赵大人亲自到场,穿着官服,手里拿着铁锹,在主渠起点挖了第一锹土;各村的村民扛着锄头、铁锹,排着队站在田埂上,脸上满是兴奋;刘乡绅也带着邻县的五个石匠赶来,石匠们推着装满工具的小车,大声说:“俺们来支援修渠,不收工钱!”
仪式结束后,工匠们立刻开始丈量土地,村民们也跟着清理渠边的杂草,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沈文正跟着老陈查看石闸地基,王小二突然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衣服上沾着不少灰尘,头发乱得像鸡窝:“沈小哥,不好了!
山里的李记石料场突然说要涨价,之前定好的每块石料五文钱,现在要十文,还说要是不同意,就不给咱们运石料!”
沈文心里一沉——修主渠的石闸需要五千块石料,渠壁加固还要三千块,之前跟李记石料场定好的总价是西十两银子,现在涨价到八十两,县衙剩下的预算只有三十两,根本不够。
他立刻让王小二去打听原因,没过多久,王小二跑回来,压低声音说:“俺问了石料场的小工,是周地主昨天去找了李老板,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让他涨价拖慢修渠进度,还说要是咱们不修了,再把银子翻倍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