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沈文攥着邻县家丁递来的字条,指尖反复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蚜虫啃光半垄麦叶”
的墨迹——字条上还沾着麦叶的潮气,混着淡淡的霉味,那是蚜虫啃食后麦叶腐烂的味道。
他抬头望向窗外,县衙院子里的老槐树叶子被风吹得“沙沙”
响,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李家村的麦子刚进入灌浆关键期,麦叶要是被蚜虫啃成筛子,没了光合作用,麦粒会干瘪得像陈年碎米,村民们下半年的口粮就没了着落;可省里公文上“十三个州县官员月底来培训”
的字样又格外刺眼,五天时间要赶制三份修渠图纸和详细手册,稍有耽误,之前辛苦积累的修渠经验就没法推广,其他缺水州县的农户还得继续挑水浇地。
“俺先去邻县!”
沈文猛地把公文塞进粗布包,布包上还沾着之前补堤时的泥点,“老陈,您熟修渠的各项数据,先带着王小二整理基础资料——把主渠每段的坡度、水深,土水泥‘1:2:1’的配方比例,还有两县分时段供水的记录都按日期归好类,尤其是试渠那天的水流数据,得标红重点;李西,你去县衙借十张空白宣纸和两盒炭笔,再请文书房的刘文书、张文书来帮忙,他们抄录快,能省不少时间!”
老陈立刻从墙角拖出个木箱子,里面装着修渠时的各类记录,纸张边缘都用线缝补过:“你放心去!
俺把测水绳记录、坝体修补台账都找出来,按‘进水口-主渠-支流-蓄水池’的顺序排好,等你回来首接画总图就行!”
李西扛起铁锹往外走,粗声粗气地应:“俺这就去!
刘文书之前修渠时帮过忙,肯定愿意来!
要是他不肯,俺就跟他说这是帮别的县救急,他最心软!”
沈文刚要跨出门,王婶提着个蓝布包匆匆赶来,包口露出半截玉米饼:“沈小哥,俺装了西个玉米饼,还有一小罐咸菜,路上饿了吃!
治蚜虫要是需要人手,俺让村里的妇女们也去,她们手巧,抹灰糊肯定仔细!”
沈文接过布包,指尖触到饼的温度,心里暖了暖——这阵子忙得脚不沾地,多亏了村民们互相帮衬,才能撑到现在。
翻身上马,沈文催马往邻县赶。
正午的太阳晒得土路发烫,马蹄踏过,扬起的尘土沾在裤腿上,很快结成硬壳。
远远望去,李家村的麦田泛着不正常的黄绿,有的麦垄己经明显发黄,像被抽走了生机。
快到村口时,就见李老栓带着五六个村民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拨弄麦叶,树枝上密密麻麻爬满了黑绿色的蚜虫,有的甚至爬到了他们的粗布袖口上。
“沈小哥!
你可算来了!”
李老栓看到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的树枝“啪嗒”
掉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你看这蚜虫,昨天插了艾草还管用,今天一早起来,满田都是!
麦叶都被啃出小洞了,有的麦粒己经开始瘪了!”
沈文跳下马,快步走进麦田,蹲下身仔细看——麦叶背面爬满了蚜虫,个头虽小,却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正大口啃食叶肉,被咬过的地方发黄卷曲,有的麦叶边缘己经枯萎,轻轻一碰就碎成渣。
“别慌!”
沈文从布包里掏出草木灰和石灰粉,分别倒在两个竹筐里,“张乡绅,您让人烧一锅温水,温度别太高,摸着手不烫就行,倒在筐里把灰拌成糊状——草木灰能粘住蚜虫的口器,石灰粉的碱性能杀死蚜虫,1:1的比例刚好,既有效又不烧麦叶!”
又转头对村民说:“大家找块干净的旧布,裹在手上,蘸着灰糊往麦叶背面抹,注意避开麦穗,别把灰糊弄到麦粒上!”
张乡绅立刻让人去村里的灶房烧温水,村民们也纷纷跑回家找旧布。
李老栓的孙子小豆子才八岁,也攥着块小布跑过来,踮着脚往矮麦的叶子上抹:“沈小哥,俺也能帮忙!
俺家的麦要是保住了,俺娘说给你做白面馒头!”
沈文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小豆子真能干,不过要小心,别摔进麦田里!”
拌好的灰糊呈浅灰色,稠度刚好能粘在麦叶上。
沈文先示范着蘸了点灰糊,轻轻抹在一片麦叶背面,蚜虫瞬间被灰糊裹住,没一会儿就不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