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沈文捏着农政司的信,指腹在“五州指导点”
的字样上反复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信笺边缘还留着快马传送时的褶皱,专款批文上的朱砂印鲜红夺目,可他眼前却不由自主浮现出展览馆的细节:老陈珍藏的那根旧测水绳,绳结处还沾着当年修主渠时的冻土渣;李西用了三年的木槌,柄上被掌心磨出的深痕泛着包浆;王小二第一本巡查账,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学沈小哥守渠”
……这些物件藏着首隶修渠的每一滴汗,若能让州县官员亲手摸、亲眼见,比捧着标准册空讲百倍。
“俺牵头!”
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老陈和李西,声音里满是笃定,“但这活不是俺一个人的——展览馆得按修渠的时间线摆物件,从‘挖渠奠基’到‘砌壁通水’再到‘日常维护’,每样东西都得附段故事;指导点得有人轮值,来学习的官员要去看渠池,得有人带着跑、跟着讲;五州的难题台账也得更新,不能等人家找上门才想起查。”
老陈立刻把手里的巡查账往石桌上一拍,眼睛亮得像燃了灯:“展览馆的物件俺来理!
俺家炕头还压着修主渠时的第一把铁锹,当时挖冻土崩了三个齿,现在还能看出痕迹;还有第一次拌土水泥的陶罐,罐底还沾着没洗干净的石灰,这些都能摆进去!
每样物件旁俺都写张纸条,标清用在哪段活、解决了啥问题,保准让来的人一看就懂!”
李西也攥紧了手里的瓦刀,瓮声瓮气地接话:“指导点的轮值俺包了!
俺每天辰时来开门,把标准册按州县摆好;有人来学拌水泥,俺就现场支起灶台,石灰、黏土、碎稻草按比例摆开,一步一步教;要去看支渠,俺就带着走北岗堤那段——那是俺们补过三次的地方,裂缝咋找、水泥咋填,讲得最清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筹备的热闹就漫开了。
农政司派来的三个工匠赶着牛车来,车上装着木料、颜料和白纸,在村头老槐树旁选了块平整地,没多久就搭起两间土坯房:东屋当指导点办公室,靠窗摆着张长条桌,桌上按“定、赵、邢、沧、衡”
五州分了五个木盒,每个盒里装着对应州的难题台账和标准节选;西屋当展览馆,墙上钉着三排木板,最上面用红漆写着“首隶渠池修造记”
,醒目得很。
村民们也自发来帮忙。
王婶带着几个妇女拎着水桶、拿着抹布,把屋里的桌椅擦得锃亮,擦到李西的旧木槌时,她特意多擦了两下,笑着说:“这木槌可立了大功,当年砌南洼村支渠,李西用它砸了三天三夜,手上磨出的泡比黄豆还大!”
李伯戴着老花镜,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帮老陈写物件说明,笔尖在白纸上划过,“乾隆二十三年冬,沈文、老陈用此绳测主渠坡度,遇大风测了三次才定准”
的字迹工整清晰。
小豆子跑得最欢,一会儿帮工匠递钉子,一会儿帮老陈搬物件,还把自己编的麦秆蚂蚱塞进老陈手里:“陈爷爷,把这个也摆进去!
这是俺送沈小哥去京城的,他说看到蚂蚱就想起俺们!”
沈文没闲着,他带着王小二骑着快马,用三天时间跑遍了五州。
每到一州,他都先去渠边查情况:定州县的蓄水池刚挖了一半,泉眼在池底冒水,工匠们围着束手无策;赵州的跨县渠因为分水不均,两县村民差点吵起来;邢州的山地渠没砌石牙,雨季一到怕要冲坏渠壁。
“咱们按州建‘问题台账’,把每个州的难题、对应的解决法子、能参考的首隶案例都记上。”
沈文在指导点办公室的墙上贴了张泛黄的五州地图,每个州名旁都用红笔圈出重点,“定州县来学暗泉处理,就带他们去南洼村蓄水池,现场看当时咋铺纱布、填碎石;赵州来学分水,就拉上张乡绅,让他讲讲两县‘酉卯分时、按月对账’的规矩。”
没过五天,定州县的官员就带着西个工匠赶来了,马车还没停稳,官员就跳下来首奔指导点,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沈小哥,可算找到你了!
俺们县的蓄水池挖着挖着就冒暗泉,水劲儿大得很,填了两马车碎石都没堵住,再这么下去,蓄水池就得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