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沈文捏着农政司的指令,指尖在“全国水利总部主事”
的字样上反复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指令边角还带着快马传送的褶皱,朱砂大印鲜红刺眼,可他眼前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实训基地里的鲜活场景:云南工匠蹲在实训渠边,沾满水泥的手小心翼翼地调整石牙角度;广东工匠围着实训池,鼻尖几乎贴在记录本上,认真抄写清淤步骤;陕西工匠拿着分水账本,和赵州分水员凑在一起,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分水时间表,争论得面红耳赤。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桌角小豆子新编的“五省实训基地模型”
上——模型里,首隶基地居中,山东、河间府分基地分列两侧,渠水用银线连接,工匠们用小麦秆捏成,姿态各异。
“俺选稳扎现有基地。”
沈文拿起毛笔,在给李大人的回信上郑重写下这句话,笔尖悬停片刻,又细细补充:“全国总部虽为长远之计,却需根基稳固方能立住。
现有实训基地刚培养出三批工匠,北方联盟的季度考核制也才推行,贸然扩大规模,恐顾此失彼。
俺计划先在山东、河间府设两个分基地,以首隶为核心辐射周边,待分基地运转成熟、工匠培养流程固化后,再逐步推进全国布局。
如此既不耽误各地州县学习需求,也能守住北方联盟的实务深耕,恳请大人批准。”
信送走的第二天,沈文就带着李西、王小二和两本厚厚的《实训基地建设手册》,往山东赶。
山东的水利互助组早己走上正轨,流沙地处理技术普及到了每个县,张乡绅听说要设分基地,早早地就召集村民腾出了村里的闲置土房:“沈小哥,这房子是去年修渠时盖的,宽敞得很,能当教学区;村东那片荒地地势平坦,正好修实训渠和实训池,俺们村出五十个壮丁,保准半个月内完工!”
沈文跟着张乡绅去荒地勘察,用测绳量了又量,在地上画出详细的规划图:“这块地分三块区域——东边修实训渠,一半按流沙地段设计,一半按平原地段设计,中间留条小路,方便工匠们对比学习;西边修两个实训池,一个按标准修,另一个特意留两处裂缝,一处宽缝一处窄缝,供工匠练习修补;北边搭三间工具库,存放测绳、木槌、水泥等工具材料。”
李西立刻带着山东工匠们动手,有的用铁锹挖渠沟,有的搬石块砌池壁,动作麻利得很。
沈文则手把手教他们修流沙地实训渠:“柴捆要选三年生的硬柴,捆成‘井’字形,每捆柴里插三根木桩,钉进渠底三尺深;缝里填碎石时,要大小搭配,填得严实,再浇上掺了红土的水泥。”
王小二也没闲着,她把《实训基地建设手册》里的内容,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改编成“山东分基地专属教学手册”
,里面详细写着“流沙地处理步骤”
“石笼固渠注意事项”
,还附了简单的示意图。
村民们也自发来帮忙,王婶带着几个妇女每天送来绿豆汤和玉米饼,给工匠们解暑充饥;小豆子的山东小伙伴们,跟着小豆子一起,用麦秆编了个“山东分基地模型”
,摆在教学区门口,引来不少工匠驻足观看。
半个月后,山东分基地如期建成,红漆木牌上“北方水利联盟山东实训分基地”
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第一批来山东分基地学习的是河南工匠,他们最头疼的就是流沙地处理。
沈文亲自带着他们去流沙地段实训渠,从捆柴捆、钉木桩,到填碎石、浇水泥,每一步都示范得清清楚楚。
有个叫马三的河南工匠,总把柴捆捆得松松散散,沈文就握着他的手,教他如何把麻绳绕柴捆三圈,在中间打个死结:“柴捆捆不紧,木桩钉得再深也没用,流沙会从柴缝里漏进来。”
马三跟着学了三遍,终于捆出了结实的柴捆,他激动地说:“沈小哥,您这手把手教,比俺们在家琢磨十天都管用!”
与此同时,河间府的分基地也在老陈的主持下顺利动工。
老陈严格按照沈文画的图纸施工,还特意在山地实训渠旁搭了个简易的遮雨棚,模拟暴雨冲蚀场景:“让工匠们亲自看看暴雨冲坏的渠壁是什么样,再教他们如何加固,这样印象更深刻!”
他还从首隶调来了些旧渠壁碎片,摆在实训渠旁,给工匠们讲解“裂缝形成的原因”
“不同裂缝的修补方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