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冲突调解”
纳入中小学必修模块。
教材编写组特别邀请马小兰担任青少年顾问。
她在第一次会议上说:“不要教孩子怎么‘正确地’表达情绪,而是告诉他们,任何情绪都是合理的,只要你愿意说出来。”
这句话最终成为教材扉页引言。
与此同时,周涛的“情绪友好型空间”
已在十个灾区投入使用。
四川甘孜地震后第七十二小时,第一座十分钟速建“心灵方舱”
落地安置点。
橙黄色帐篷内设有柔软坐垫、暖光灯带、减噪墙板,以及一面可供涂鸦的“情绪释放墙”
。
一位失去家园的老奶奶在里面待了整整两个小时,出来时手里攥着一张画:房子塌了,但一家人手拉着手站在彩虹下。
她说:“我觉得心里轻松了些。”
最让人动容的变化发生在家庭内部。
贵州凯里一位母亲参加完“家长倾听训练营”
后,在朋友圈写下:“学了二十多年语文,今天才学会听懂孩子说话。”
配图是她与女儿并肩坐在沙发上看电影的画面,两人手中各持一块小牌子,上面分别写着“我在认真听”
和“谢谢你听我说”
。
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悄然发生。
内蒙古某旗县推行“亲子共读夜”
,要求父母每周陪孩子读一本绘本并写下感受;江苏南通某社区开设“沉默者茶馆”
,专为不愿说话的人提供安静陪伴服务;even在深圳写字楼里,也开始出现“情绪休息间”
??玻璃房内配备呼吸灯、降噪耳机和撕纸垃圾桶,供白领释放压力。
江辰曾去参观其中一个。
正值午休时间,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跪在地上拼凑一张被撕碎的照片。
保洁阿姨轻声问他要不要帮忙,他摇头,眼泪滴在碎片上。
“这是我妈,去年走了。”
他说,“我一直以为工作忙就是孝顺,结果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江辰默默退出房间,发了一条内部指令:“把‘失败博物馆’第二期主题定为‘未完成的告别’。”
展览上线当天,涌入超过两百万人次访问。
展品包括一封从未寄出的家书、一段删除又恢复的语音备忘录、一张停留在拨号界面的手机截图……每一件都附有简短说明,讲述背后那个“来不及”
的故事。
评论区很快被填满。
“我爸走的时候我在开会,领导不让接电话。”
“我妈癌症晚期,我骗她说病情不重,结果她带着误解离开了。”
“我妹妹自杀前给我发了三条暗示消息,我当时正打游戏,回了个‘等会儿聊’。”
江辰一条条看完,整夜未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