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为甚么不让我发?!”
项佑还有点气冲冲的给老妈打电话,觉得父母是有点太不懂事了,竟然敢顶他的号!
“你三秒之内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妈咪,是有什么深谋远虑的考虑吗?”
“呵...
云南的清晨,雾气还未散尽,山间小道上铺着一层薄霜。
池野背着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几本手写的教案、一台便携录音设备和一盒彩色蜡笔??那是他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音乐启蒙工具”
。
他没有带助理,也没有通知媒体,只让当地公益组织的联络人悄悄安排了一间简陋宿舍住下。
这所山村小学建在半山腰,五间教室连在一起,屋顶是铁皮搭的,下雨天会叮咚作响。
操场上没有塑胶跑道,只有两根木头旗杆和一块歪斜的黑板。
但就在这样贫瘠的环境中,那个听障儿童合唱团却用纯粹的手语创造了奇迹。
他们去年凭借一首改编自《茉莉花》的手语合唱,在国际特殊艺术节上获得评审团特别奖。
评委留言写道:“这不是表演,这是灵魂的语言。”
池野来的第一天,并没有急着讲课。
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静静地看着老师们用手语教孩子们节奏与旋律。
老师拍手三下,孩子们就齐刷刷举起双手画出波浪形动作;老师轻敲铃铛,他们便闭眼感受振动频率,再用手势模拟声音的走向。
这是一种超越听觉的音乐教育,一种以身体为媒介、以共感为核心的表达方式。
中午吃饭时,校长拉着他走到办公室外的小院里,语气沉重地说:“池老师,我们很感激你能来,但我们这儿条件太差了。
很多孩子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够,更别说乐器和专业训练。
他们能坚持,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说话’的方式。”
池野点点头,没说什么,只是从包里拿出那盒蜡笔,递给校长:“我想先试试看,能不能让他们用颜色‘画’音乐。”
下午第一节课,他走进教室,蹲在地板上,把一张大白纸铺开。
他在纸上画了一条蜿蜒的蓝线,说:“这是我听到你们手语时的感觉??像一条安静流淌的河。”
然后他又用红色画了几道短促的折线:“这是心跳,是鼓点。”
接着是绿色的圆圈,黄色的螺旋,紫色的锯齿……
孩子们好奇地围上来,有的伸手触摸线条,有的模仿着在纸上涂鸦。
一个小男孩画了一片黑色,又在中间点了个小白点。
池野问他什么意思,老师翻译后说:“他说,那是夜晚的山谷,星星掉进去了。”
那一刻,池野忽然明白了林昭当年为什么坚持让他学即兴创作。
“音乐不是规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