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
“就像?折翼的苍鹰?,用喙与利爪钩住岩缝向上攀登。”
“引力赛跑”
第二关惊险渡过,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轨道远地点高度不足预期一半,燃料余量又捉襟见肘。
如何将卫星从“绝望轨道”
拽回正轨?
2023年4月14日凌晨,白禾和飞控团队在机房热烈讨论,面对满屏的预设程序,手写公式、敲击代码,开始一场与引力的赛跑。
40小时不眠不休,轨道重构方案诞生:卫星需在120小时内完成首次轨道机动,否则将永远失去进入DRO的机会。
白禾形容那段时间“肾上腺素狂飙”
,困意被高压驱散。
基于飞控团队的计算结果,工程总体做出决策:双星不分离,交替利用双星燃料抬升轨道高度,全力保障双星组合体飞抵DRO。
4月18日12时42分,第一次应急处置轨道控制启动。
白禾清晰地记得这个时间。
他们要将双星组合体高度抬高到24万公里。
控制指令上注后,卫星发动机点火持续了惊心动魄的1200秒。
这是罕见的长时间太空点火,也是决定卫星救援成败的“生死时刻”
。
“若推力方向因质心偏移产生干扰力矩,卫星将可能再次失控。”
千钧一发的时刻,往往比想象中更安静。
几排弧形控制台前,技术人员眼中布满血丝。
有人无意识地啃着指甲,有人反复擦拭眼镜——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答案:“折翼苍鹰”
能否再次展翅高飞?
白禾真切体会到心脏狂跳的窒息感。
当DRO-AB双星组合体在大屏幕的演示动画中向上“攀爬”
时,他的静息心率从每分钟60多次飙至每分钟120多次。
“我当时甚至听不到大厅里的声音。”
白禾站在飞控大厅后排,死死盯着屏幕。
当屏幕显示点火时间达1200秒,旭宇宣布“轨道控制圆满成功”
,大厅爆发出久违的掌声。
这是白禾在此次任务中第一次听到掌声。
他转头对同事高杰挤出一句:“打100分!”
两人短暂拥抱,眼角微湿。
几天后,他们进行了第二次近地点轨道机动补救控制,双星组合体被抬高到38万公里,越过“死亡线”
。
“太空桌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