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派华南组绕路去东北!
东北寒地孩子咳嗽带白痰,拖不得!”
王雪对着卫星电话斩钉截铁,指尖在青海地图上圈出未调研的3个藏族村落——西北组能加快进度,5天内完成青海调研,华南组绕路去东北,刚好能错开时间,两边不耽误。
“张老师,你带2名组员去黑龙江漠河,那边是东北寒地核心区,重点记‘咳嗽类型、手脚冰凉程度’,我把初步思路发你:加干姜1.5g温肺,细辛0.5g化白痰,注意细辛用量不能超1g,有毒性!”
电话那头的张专家立刻应下:“我现在就改路线,让司机往漠河赶,沿海剩下的2个村落,先让组员线上指导村医记录数据,回来再补调研。”
挂了电话,王雪转头对西北组的小张(调研组员)说:“咱们加快节奏,今天赶去玉树的巴塘村,那边有5个孩子感冒伴轻微肺水肿,得尽快去看看。”
车子在青海的盘山公路上行驶,海拔越来越高,窗外的雪山连绵起伏。
小张看着手里的“高原肺水肿预警表”
,有点紧张:“王老师,肺水肿会不会很危险?咱们带的急救药够吗?”
“别慌,是轻症,只要及时调整配方,不会发展成重症。”
王雪从应急包掏出红景天和黄芪,“之前在新疆用红景天缓解缺氧,这次加3g黄芪补气,能减轻肺部水肿,再教村医按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辅助利水。”
抵达巴塘村时,藏族村医卓玛正守在帐篷外,手里攥着个牦牛角制成的药碗:“孩子们都在帐篷里,咳得厉害,有的还喘,测血氧只有86%。”
王雪跟着卓玛走进帐篷,一股酥油茶的香味混合着咳嗽声传来。
一个穿藏袍的小男孩正趴在羊毛毯上,每咳一声,肩膀就抖一下,吐出来的白痰里带着细小泡沫——是轻症肺水肿的典型症状。
“先测体温,37.9℃,不算高,重点在利水。”
王雪拿出小秤,称出红景天3g、黄芪3g、生姜1g,“生姜要切片,跟黄芪一起先煎15分钟,再放红景天,煮5分钟就行,别煮太久,红景天的药效会散。”
卓玛认真记着,用牦牛角药碗盛药,刚要喂孩子,王雪突然想起什么:“等下!
藏族孩子可能喝不惯生姜的辣味,加一小勺酥油,既能调味,又能保护肠胃,还不影响药效。”
卓玛眼睛一亮,立刻加了勺酥油,孩子果然没抗拒,乖乖喝了半碗。
半小时后,王雪再测孩子的血氧——89%,咳嗽也轻了些。
卓玛激动地用藏语跟孩子妈妈说着什么,孩子妈妈立刻给王雪献上哈达:“谢谢医生,孩子不那么难受了!”
王雪笑着接过哈达,教卓玛按肺俞穴:“用拇指按这个位置,顺时针揉5分钟,每天两次,能帮孩子把肺里的水排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