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做客中文网】地址:https://www.zk01.net
除了暗地里的那一切,维系这场战争运转的,还有另一套同样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它不像军工厂那样轰鸣,也不像后勤运输那样可量化,却在不知不觉间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那便是宣传。
或者说,“国家叙事”
。
海因里希是个真正的天才。
如果说阿斯塔是秩序的执行者,那么海因里希,就是这场秩序幻象的总导演。
他一手建立的“中央舆论指导委员会”
如今己覆盖全国所有主要媒体——报纸、电台、剧院、学校、宗教机构,甚至连市集布告栏和火车车厢内的宣传画,也必须经过他的团队审批。
最初,我只要求他维护国内稳定,可他给我的,却是一个完整的“胜利剧本”
。
在这套剧本中,雷瓦尼亚是世界新秩序的曙光,是旧世界崩塌后唯一的火种;而我们现在打的每一场仗,不是为了扩张,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解放被压迫的民族、实现真正的和平”
。
他将我们塑造成“文明的捍卫者”
、“秩序的守望人”
,而我们的敌人——不论是联合王国、帝国、反抗军、还是过去那些叛乱的旧贵族——无一例外,都被描绘成“腐朽世界的残渣”
,是“拒绝进步、背叛未来”
的象征。
这种叙事手法太过成功,以至于我有时候都会被它欺骗。
“战争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重建。”
这是他最常引用的一句口号。
而这种重建,当然不是从砖石开始,而是从思想开始。
海因里希的宣传部门将“进步”
与“服从”
紧密绑定,将“自由”
与“混乱”
划上等号,把“胜利”
塑造成一种集体道德上的奖励,而非仅仅是战术或资源上的胜果。
只要还在胜利,民众便会相信我们是正义的。
只要还有面包与歌剧,他们便愿意无条件地信任我们。
甚至于,他们愿意主动配合国家叙事的建设。
有人写信给广播台,举报邻居在深夜收听联合王国的短波频道;
有人自发组建剧团,在占领区巡演爱国剧目;
还有小学生在作文里写下“我长大也要加入前进军,为女皇陛下扫清邪恶”
。
人们似乎在宣传中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安慰——哪怕他们不真正理解这场战争是怎么运作的,甚至不清楚我们到底战胜了谁、攻占了哪座城市,但只要广播里说“我们正在胜利”
,他们就会安心。
而这,正是海因里希的才能。
他说:“人类可以忍受饥饿、寒冷、伤痛,却无法忍受没有意义。”
于是,他用意义将整个国家包裹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